痰盂变果篮,误会的可能不是老外,是我们

1.jpeg

原标题:痰盂变果篮,误会的可能不是老外,是我们 这两天电商圈出了个好笑的新闻。

原标题:痰盂变果篮,误会的可能不是老外,是我们

这两天电商圈出了个好笑的新闻。

有跨境电商的卖家在亚马逊上把几乎已经在中国家庭销声匿迹的红双喜痰盂标注成中国传统果篮,卖给海外消费者,而且售价60美金(近400人民币)。

并且配上了消费场景示意图:可以作为香槟桶,或是用来放法棍面包。

虽然大部分中国家庭早已不使用痰盂,但大家显然没有忘记它的用途。这件事先是在海外华人圈引爆了,大家都觉得“尴尬性极强”。

亚马逊有类似淘宝的“问大家”功能,有老外在痰盂的页面上问:我能用它盛面条吗?

最高赞的回答显然是一位热心的海外华人,可能是看到新闻想来告知老外真相:“所有35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便盆,通常是给孩子用的。当然你也可以说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还是知道它原本的用途比较好。”

下面两位回答的应该也是海外华人,他们干脆直接劝老外不要买,认为用来装食物很恶心。

消息传回到国内,也上了热搜。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当然是觉得好笑,“老外居然用我们的尿盆当果篮?

一些新闻模糊了信息,让网友误以为这款痰盂在亚马逊热销(实际恰恰相反,新闻爆出前,这些痰盂几乎没有销量,新闻爆出后,网友都去围观,话题度真的带动了销量,也带动了更多跨境电商卖家上架同类产品。不过亚马逊很快因为信息不实把这些痰盂都下架了),总之这些号称喜欢中国文化又总是喜欢不到点子上的老外太滑稽可笑了。

有点像张爱玲曾在美国用英文写中国风小说,但并不受欢迎,当时她就说,“我一向有个感觉,对东方特别喜爱的人,他们所喜欢的往往正是我想拆穿的。”从网友的评论看,大家对我们的文化似乎都很自信,也都认为自己拥有对痰盂最正确用法的解释权。

不过,今天有一个最了解红双喜搪瓷痰盂的人发话了。上海本地媒体021视频采访上海末代搪瓷厂长谢党伟,因为热爱搪瓷事业,想要留住那段历史,他还开了一家

搪瓷展览馆。

据谢厂长回忆,虽然过去大部分人最终是用痰盂做尿盆,但是当它作为崭新的礼物被送给一对新人时,真的也一度被当做“果篮”,装满红枣花生。在大家闹洞房时,都会从里面掏花生糖果吃。

谢厂长还说,他们厂曾经主做外贸,50年前外国人就会买中国的痰盂,八九十年代搪瓷厂出口额曾经超过1亿元人民币。

而且,最开始搪瓷痰盂作为一个容器被生产出来,并没有规定装什么,都是尊重买主习惯,只不过中国人习惯用它来当孩子的尿盆。实际上当时外国人买回去做什么的都有,比如非洲人习惯把大圆盘顶在头上,带去买菜顶鸡顶鸭。而当时的欧美顾客买回去,很有可能就是用来做果篮。

可见,亚马逊上的跨境电商卖家在标注时并非哗众取宠,而是为了顺应本地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场景。毕竟,人家卖家做生意是为了出单,有什么必要P图骗你玩?搞误会的不是老外,是我们自己啊!

再说说大家对一个痰盂居然卖400人民币的“暴利”质疑。这里先不谈具体的利润是否合理,你有没有觉得,网友一方面对自己的文化表现得很自信,但在商业情境下,又实际在否认我们文化的价值?

把造价20的痰盂说成古董肯定是夸大宣传,但映射出中国一个时代的搪瓷确实是可以延伸出文化价值的,以国外消费者的消费水准,这样一个异域风情,工艺又不俗(是的,搪瓷工艺的难度其实很高,只是市场不作兴了卖不上价)的容器,卖400人民币真算不上离谱。

现在搪瓷制品在中国本身也有怀旧收藏消费,只是比较小众,像谢厂长这样对搪瓷有感情的人,本着收藏的目的,在自己的展览馆里收藏了2600件搪瓷物品,花费在100万左右。

看看下面这些带着使用痕迹的老物件,你能用原本的造价来衡量他们的价值吗?

就在痰盂变果篮成为新闻的同一时间,两个奢侈品牌也出了两款引发热议“奇葩”产品:LOEWE土绿老胶鞋售价4200,LV老农帽售价8504。

最近奢侈品牌纷纷推出类似强烈颠覆原有印象的产品,之前LV卖2万6的空气背心,因为具备强大的话题效应,迅速被抢空。坊间有人分析说品牌们推出这种奇葩产品就是瞄准渴望流量的网红,精准割他们的韭菜。

这次痰盂的热度也马上有人蹭,但走向就确实有点让人不适……

如果大家更认可我们国产产品的文化价值,用文化的角度去包装它,用审美的视角去传播它(而不是上述审丑角度),下次红双喜痰盂是不是真的就可以按古董果篮的价格,去割外国人的“韭菜”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23:20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