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罕见发声

1.jpeg

时隔长时间后,刘强东又一次在朋友圈发声。

  一、刘强东,罕见发声

  时隔长时间后,刘强东又一次在朋友圈发声。

  3月21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一张署名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的朋友圈截图在网络传播。

  截图显示,刘强东转发了前几天“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0000人”的官文微信推文,并在配文中提到,去年(2024年),是其创业20年以来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因为仅仅快递小哥就有1200多个兄弟退休了。”并且刘强东还表示,他们都可以一次性提取数十万元的公积金和每个月平均5350元的退休金以及医保全覆盖。

  针对该朋友圈截图,京东方面也回应属实。

  在截图中,刘强东还回忆:“2007年招聘第一个快递小哥时,我就承诺给兄弟们全额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确保他们退休后可以获得足够保障。但那一年,京东只有三千万元的收入,每天都在为生存而挣扎!”

  此外刘强东还表示:“我们所学的知识、商业模式、技术算法都不应该是用来压榨社会最底层的兄弟们的。我们的利润、市值和财富更不应该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的。

  刘强东的此次重磅发声,无疑又将京东推向了舆论的焦点,再结合过去一个多月来,京东外卖行业的频频动作,这背后也有颇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二、还是那个刘强东

  在刘强东发声朋友圈之后,网友们也纷纷为此叫好点赞:

  “还得是东哥“”这点确实得支持刘强东“”这才是真正的大格局“……

  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无论是刘强东的此番发言,或是京东过去一个多月的举措,都重新刷新了对京东的认识。

  但在笔者看来,最值得感慨的是,创业20多年来,刘强东还是那个刘强东。

  对待京东员工,尤其是基层一线员工,刘强东的态度始终没有改变。

  在此前“京东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消息出来时,我们曾发布《刘强东,重磅出手》一文,对刘强东过往对基层员工有多舍得花钱进行过简单盘点。

  正如刘强东所说:

  “我当年创业的动因,其实就是为了给外婆挣钱买药治病。现在为基层的兄弟提供就业机会、五险一金,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为老百姓创造价值,才能让京东有机会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京东的使命、京东的核心价值观,也始终没有改变。

  早在2012年,彼时,京东正值与国美、苏宁大战之际,刘强东曾接受过一次采访,在采访中,刘强东说到:

  来源于2012年文章《刘强东:京东,为什么不会死?》

  在当时的刘强东看来,B2C电商本质应该是在低成本、高效率基础之上提供好的用户体验(产品、价格和服务)。

  10多年过去了,在2024年发布给全员信中,刘强东依然提到:

  京东在“成本、效率、体验”上的领先优势,受益于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但核心是我们对提升体验和优化成本、效率的不懈追求,是相信技术终究会改变一切的信念!

  美好,是一个连接多元的词,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于美好本身都会有自己的定义,但对于美好的追求,一直是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最朴素的动力!

  我们希望用美好去连接每一件具体的事:也许是让高原上的牧民可以用上心仪的电器,也许是深山中的农特产再也不愁销路……每一件事都可以因为你而更美好。

  有些人可能会说京东这几年变了,但在笔者看来,只要刘强东还是那个刘强东,只要刘强东的这份初心没有变,那么京东也仍然还是那个京东,京东的底色也不会改变。

  三、京东,必有一战

  再回到刘强东的朋友圈发声来看,其实此番发声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点。

  首先,还是要为刘强东和京东点赞。

  正如我们在一文中讲到:

  让企业发展的红利惠及到每一个做出贡献的人,尤其是基层员工。刘强东和京东显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典范,即善待员工并非“成本负担”,而是对社会人力资本的投资。

  这种模式在微观上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宏观上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转型。而当更多企业将员工福祉纳入公司核心战略,整个社会也将逐步形成“员工受益-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正向循环,而这正是商业向善,实现现代商业文明的必然方向,也是商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抛开社会价值的层面不谈,回到商业层面来看,刘强东和京东的举动其实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所有的关系,所有的产品,所有的资源,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势能。这个势能,才是一家企业能够赚钱的本质。

  那么势能的背后是什么?是社会价值,是多方获益。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一个人能做多大事,最终取决于你能让多少人受益。

  其次,在刘强东朋友圈发声中,最值得品味的是:

  我们所学的知识、商业模式、技术算法都不应该是用来压榨社会最底层的兄弟们的!我们的利润、市值和财富更不应该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的!

  呼吁所有快递员和骑手都可以获得五险一金待遇,因为今天中国几大平台的利润和市值完全可以支撑!期待各阶层一起幸福!“

  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强东的此番言论也是一场堂堂正正的阳谋,用平台经济应当承担的社会价值向整个外卖行业开炮。

  但你不能说这是一件坏事,哪怕是站在外卖平台的视角来看,同样如此。

  事实上,大众苦外卖行业存在的一些弊病久矣,尽管在当下还是吐槽、调侃居多,但当矛盾积蓄爆发后,对外卖平台来说也可能带来更大的反噬。

  而京东的入场,也恰恰在于推动外卖平台经济在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的创新和规范的秩序中不断螺旋式向上发展。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需要理解,作为从电商和物流起家的京东来说,与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利益之争不能局限于外卖,而在于即时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场景。

  在未来,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流行业和外卖行业的边界或将进一步模糊,形成“短链物流+即时服务”的新生态。

  也因此,物流行业需要向下渗透高频场景,将行业积累的优势最大效益化,外卖平台则需向上整合供应链能力,以实现协同增值。

  但与此同时,也需要认识到物流行业和外卖行业的逻辑差异:

  1.计划性与即时性

  物流行业注重计划性与规模效应,例如电商物流通常基于订单预测提前分仓备货,通过干线运输和区域分拨降低成本,时效性要求相对宽松,比如次日达、半日达;

  外卖行业的底层逻辑则是即时性需求驱动,强调“30分钟送达”的时效性,用户需求呈现高频、分散、碎片化的特点。其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在高峰时段(如午晚餐)快速响应海量订单,并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2.服务对象与价值链条

  物流行业服务对象更广泛(B端企业、C端消费者),覆盖仓储、运输、配送全链条,且需要处理多品类、多重量级货物,复杂度更高;

  外卖行业尽管也是B2C,由平台直接连接餐饮商家和消费者,但整个行业价值链条短且服务场景单一,可能更需要深度介入商家运营以保障用户体验

  3.竞争要素的差异

  物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基础设施密度(如仓储中心、运输车队)和网络覆盖广度。例如,京东物流通过自建仓储体系实现“211限时达”,其成本优势依赖规模效应;在技术驱动上,物流行业需要解决自动化仓储、干线运输智能调度、供应链金融等关键问题。

  外卖行业则依赖同城即时配送网络的灵活性与密度。例如美团通过500万骑手构建蜂窝式配送网络,订单密度越高,单均成本越低,但需应对高峰期的运力弹性压力;此外,外卖行业在技术驱动上需要重点解决算法调度、用户行为预测等。

  这场“即时零售“的大战,注定旷日持久。

  但能肯定的一点是,这场大战消费者一定是受益的,而在这场大战中最终能坚持下去的也一定是能让最多人最大化受益的。

  最后,还是要祝福刘强东,期待这份商业向善的理念能够贯彻到更多的行业中去。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4月03日 07:53
下一篇 2025年04月03日 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