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谢学科:多措并举构建软件人才培养新机制
编者按: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国电子报特策划推出“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专栏,邀请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门、骨干企业
编者按: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国电子报特策划推出“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专栏,邀请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门、骨干企业相关专家和负责同志围绕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建设指南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我国软件人才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推动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举措建议。敬请关注。本期为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谢学科的署名文章。
近日,教育部与工信部联合印发《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抓住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害,对构建软件人才培养新机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福州市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城市品牌和聚集效应持续提升,“五名”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深化。2019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占全市GDP总值约为3.1%;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1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9.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44.7%;软著、专利拥有量突破3万件,24家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及国际标准145项;软件园区由一个核心园向六个分园拓展。随着全市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政校企各方也在不断探索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路径,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注重产教融合,校企联动提升办学水平
目前,我国软件行业人才缺口庞大,但高等学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中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岗位,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操作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脱节,无法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求。《指南》中明确,要强化行业企业的参与和管理,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实训基地与实验平台建设。
福州市已有多家骨干企业深度融入各类院校的建设,比如:网龙网络有限公司作为互联网百强企业,2012年开始入驻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联合开发了《VR虚拟现实技术模型设计与制作》等30余本教材;组建83人校企互兼互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职业技能证书三条线同步进展,课内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和岗位实习四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明确“1+2+X”证书要求,即“毕业证书+福建专项能力鉴定+网龙创新设计方法论+若干职业能力认证”。新大陆科技作为全国软件收入百强企业,依托深厚的物联网产业背景,利用实践教学基地资源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平台,与20多个院校合作成立校企联盟,从物联网专业解析、定业、设计、开发、实践以及评价等六个维度,为合作院校提供物联网专业的顶层设计咨询、物联网产业技术辅导,利用大数据技术作为专业落地验证参考,提供端到端一体化物联网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解决方案,多年来为全国物联网产业输送6万余名优秀人才。
近期,由新大陆发起的《新大陆基于行动导向和书证融通的1+ X +Y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入选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产教融合”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国脉科技作为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先行者,参与福州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以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为特色,于2019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学位授予权评估,在校学生513人,已有3个专业实验室、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被教育厅确立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通过产教融合不断优化现有高校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吻合,将推动企业从单纯用人向用培结合转变。同时,可以有效激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由企业导师、行业专家、学校教师组成多元化教研团队,以产业项目为牵引,以课程设计为工具,以工学结合为模式,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二、深化协同育人,生态互动凝聚更大合力
当下,软件产业缺的不仅是可造之材,更多的是缺可用之才。除校企联动外,如何营造良好的技能实践生态,改善软件企业人才招聘“守株待兔”局面,正视高校软件人才从学校到社会、从知识到技能之间的转化与提升亦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指南》中明确,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引导、科学规范行业组织、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福州市在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中,充分引导、调动各类生态资源协同育人,破除高校与产业壁垒、高校与社会壁垒。
比如大赛。落地福州市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打造数字中国创新大赛,2020年大赛设置了数字政府、智慧医疗、鲲鹏计算、虎符网络安全、区块链和中小学生6大并行赛道,报名参赛队伍近7300支(近24000人),高校队伍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大赛优胜者除有丰厚的奖金外,福建省还提供500万元的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可应用型成果的落地转化;福州市在引进培养人才、产业平台支持等方面也出台多项奖励政策。此外,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3届,聚焦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以“展、评、聘、创”的模式开展,每年针对全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紧缺人才,结合业务场景应用进行赛题设置,2020年引入鲲鹏和新创赛题,关注国产化方向,截至目前已举办十期鲲鹏训练营。同时,大赛组织专场人才招聘会,覆盖省内外多所高校,完成过千名学生的实习实训服务,仅去年即有300家企业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约8459个,对接1000多名参赛选手,现场吸引约2万名高校学生、职场人员进行招聘、洽谈和对接,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约1800余人。
比如研究机构、创新中心等。福州市政府与清华大学于2017年共建“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打造顶级大数据智库及两个基地、五个中心,其中即包含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该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师资力量,举办“名师进榕城”系列讲座,让清华知名学者、行业专家来到福州、走进高校,搭建起前沿技术学习与高端人才培育的平台,截至目前,已举办14期线下讲座、4期线上讲座。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作为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长风”计划——全国物联网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高校、机构、行业龙头企业保持密切合作,通过行业赛事、智库建设、人力资源合作等形式,培养专业开发人才、运维人才,形成国内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人才培训体系。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已开展了170场次培训,培训1万余人次,其中院校学生近3900人次。刚刚筹建的福建鲲鹏创新中心面向包括高校的生态伙伴,以政府补贴券的方式,通过华为云DevCloud面向软件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高校与培训机构等提供一站式云端DevOps平台,实现软件人才培养和聚集。此外,依托创新大赛的鲲鹏赛道打造鲲鹏计算赛道适配中心,共有8家硬件厂商、17家基础软件厂商在适配中心投入设备和技术力量,形成“训练营”集中培训、“赛事活动”选拔交流、“适配中心”适配认证“三位一体”的赛道运行模式。
通过生态互动,高校、企业、协会等力量可立体联结,政策、资本、科研等资源可深度参与,将有效激活人才培养机制的内生活力,全面营造重视软件人才的社会氛围,对产业创新形成有力支撑。
综上,软件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也是一个需要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福州市将对标《指南》的目标和任务,在示范性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特色化和系统性,面向国家战略规划学科建设方向、面向科技变革探索生态体系建设、面向市场需求提升产教融合质量,努力培养多层次复合型高素质的软件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