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去中国化是矛盾心态,这一切和美国有关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以及美国不断打压中国,日本却出现了很多变化。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今年2月,当日本援助物资运到中国,外包装箱上写的这句话,引发了很多中国人的共鸣,感动了太多的中国人。日本也因积极援助中国,赢得一片喝彩。
然而,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以及美国不断打压中国,日本却出现了很多变化。包括要求日本企业撤出中国,甚至日本开始对TikTok暂停使用等,都令更多的中国民众感到不解。
疫情下日本企业的三种选择
这还是当初积极援助中国的日本吗?
由于新冠病毒肆虐,中美之间的关系恶化以及其他环境的影响,日本政府于今年4月就提出了2020年度修正预算方案,希望利用这项政策帮助企业。
此项预算高达2200亿日元,将用于供应链上的成本补贴和日企海外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进口国,而且中国作为新一代世界工厂,各个国家都在中国积极投资建厂,也导致了世界的工业品“完全”依赖中国。
这次疫情,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中国国内积极抗疫,也切断了日本的供应链。日本政府意识到过于依赖中国,一旦中国有风吹草动,对日本将会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日本政府通过补贴进一步强化国内生产。同时,积极评估其战略,寻找可替代中国的区域进行生产。
基于以上原因,日本在中国刚开始爆发疫情的时候,全国上下积极应援中国,为中国提供医疗物资,希望尽快让中国度过疫情。同时,也为构筑良好的中日关系做出努力。
在疫情的不可控性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下,日本企业的选择大概有三个方向:
一是在东南亚建设生产基地扩大,以维持稳定的供应链;二是回归日本建厂;三是在除亚亚洲以外的其他区域。
如果在指定的东南亚区域以及日本本土建厂,企业将会获得日本政府的扶持和补贴。
日本三类型企业向欧美及亚洲迁徙
不过,整个日本产业界仍然重视中国。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报告书,今年1~5月,日本企业对中直接投资约6200亿日元,与去年持平。除了丰田汽车宣布与中国5家公司设立开发燃料电池系统的合资公司外,本田也决定与中国车载电池巨头进行资本合作,加强与中国的联系。
国际协力银行调查部的春日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重要性是不会变的,上升的人工费用可以用加强自动化的方式弥补。由于运输距离、制造成本、工厂的技术熟练度等的各方面的考量,没有可替代中国的区域。”
这意味着,综合而言,日本企业并不愿意脱离中国。一方面是中国供应链和产业工人相当成熟完善,另一方面,从时间和空间成本看,即使中国成本上升,但仍然比其他区域更有优势。
由于疫情,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等供应暂时中断。JETRO决定支援分散生产据点的日本企业,7月通过了信越化学工业等30家企业。
日本政府对于日本企业在海外生产的例如夏普等57家公司进行补贴。根据JETRO的报告书中内容显示,针对生产地点的多元化模式也进行了阐述,主要分为三类:通信、转送机器以及高新技术。
针对第一类情报通信类企业,将考虑将办公地从中国迁向美国或者捷克等地区;针对第二类转送机器类企业,将从中国转向东盟国家或者欧洲;最后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会向台湾和马来西亚转移,并且减少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向美国输送。
日本游走在美国与中国之间也挺难受
日本贸易会的会长小林健之前向媒体表示,日本的安全取决于美国,但是日本同样与中国有着深厚的经济联系,要建立将安全与经济分开的国际规则很重要。而且他强调了对于日本维持与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关系的重要性。
日本液晶面板制造商JDI的菊冈稔也表示产品组装自动化的推进,如果能够利用好海外生产的优势,劳动力成本将会降低,并计划考虑将制造工厂搬到中国。
另一方面,与消费者经常打交道的公司,例如汽车和家用电器等企业也不能忽视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如果日本企业们从中国全部撤出,将会失去本地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对于日本企业而言,此次疫情是重新布局产业链的最佳机会。多渠道的供应链将会降低企业风险,对日本政府而言,这也是去中国化、减少对中国依赖的一部分。不过,去中国化能否让日本制造业重现昔日辉煌,还需要时间和市场检验。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夹在中美之间,相对于利益,日本希望更加保证本国的安全发展,趁此机会向世界其他地区渗透,也更有利于日本企业的全球化。这是在中美之间权衡之后,日本更倾向于站队美国的根本原因。
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的研究主任濑口清之表示,未来的趋势必然是全球化,而且将超越国界。中日两国将在未来的全球化进程中共同担当非常重要的使命。没有人可以阻止这一趋势,中日两国应该共同面对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新矛盾。
如果不是疫情,如果不是美国从中作梗,日本去中国化不会来得这么快。这一切,都和美国密切相关。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蓝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