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报道丨汽车缺“芯”继续发酵,6个月后或可缓解

1.jpeg

全球的汽车制造商与电子制造商正持续面临芯片供应紧张情况。近日,福特、丰田、菲亚特克莱斯勒、日产等多家车企均公开表示,公司近期将通过减少生产来调节产能,以应对当前芯片短缺的困境。随着2021年新供货合同周期

全球的汽车制造商与电子制造商正持续面临芯片供应紧张情况。近日,福特、丰田、菲亚特克莱斯勒、日产等多家车企均公开表示,公司近期将通过减少生产来调节产能,以应对当前芯片短缺的困境。随着2021年新供货合同周期的到来,如何保证芯片产业秩序井然,正在成为困扰众多厂商的首要问题,在业内亦屡次引发热议。

01汽车芯片缺货愈演愈烈

芯片正推动智能化汽车加速向“一台计算机+四个轮子”方向演变,在车用芯片市场需求如此旺盛的背景之下,诸多厂商及供应链却无奈地卷入了一波“缺芯潮”,芯片短缺的种类日益增多。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汽车所用芯片种类超数十种,高端车型应用的芯片更超过150种,任何一种芯片的缺乏都会使整车无法交付。

作为控制汽车系统的大脑,当前MCU芯片的缺货状况正呈愈演愈烈之势。根据有关信息,此次全球供应短缺的MCU芯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于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MCU。在市场中,一般中高端车型都会配备ESP,它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一部分,能起到防侧滑作用。另一类则是ECU(电子控制模块)中的MCU。ECU广泛应用于汽车各控制系统中,有“行车电脑”之誉。华泰证券分析师彭松林指出,ESP和ECU的短缺已影响到了国内乘用车和商用车企业。

赛腾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继颇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由于前后期缺货原因不同,MCU芯片的供应紧张情况可分两个阶段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期,汽车芯片的产能受欧美厂商停工影响大幅下降,海外供应不足,导致MCU芯片供应紧张,这是供应链出现了问题。现阶段,受新冠肺炎疫情后市场反弹的影响,MCU芯片的市场需求量于短期内剧增,备货情况跟不上客户需求,国内供应也不足,供不应求现象格外明显,体现了当前整个产业链缺货的现象。

IGBT的紧缺则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庞大需求密不可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不少行业的发展都按下了暂停键,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呈现出逆势增长之态。以我国为例,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带动百亿IGBT模块需求。受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设施强大的市场需求驱动,作为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IGBT产品的紧缺程度尤甚。

逻辑IC、模拟IC也受到“缺货潮”波及,成为芯片供应紧张的重灾区。逻辑IC、模拟IC的头部厂商多为IDM大厂,目前各大国际IDM厂商产能利用率全线满载到2021年中期。随着车用芯片订单如潮水般涌来,产能排挤情况更加严重,逻辑IC、模拟IC交货期大幅延长。

02供需失衡持续发酵

车用芯片下游需求大幅反弹,供给侧却囿于产能与物流限制,供需失衡引起的缺货现象正在进一步发酵。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约为7650万辆,我国汽车销量约为2600万量。汽车销量如此紧俏,但汽车的“灵魂”——车用芯片却一直供应不上,“缺货潮”波及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很多半导体制造商和车企的市场策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从半导体制造商的角度来看,在全球芯片市场,50%左右的份额都集中在英飞凌、恩智浦、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和德州仪器等老牌半导体制造商手中。在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的大背景下,恩智浦、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等多家芯片制造商都宣布提升汽车设备的半导体价格,其中功率半导体、控制电压及控制汽车行驶的微控制器等汽车芯片的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德国零部件制造商大陆集团的一位消息人士称,这大约需要6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从车企的角度来看,由于芯片和汽车零部件供应不足,很多车企选择将停工停产作为应对之策,停工、停产潮一浪接一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就整体的产品供应链而言,芯片短缺使得车企供应链上下游存在价格不稳定风险。由于短时间内的市场需求过高,一级供应商虽然能够快速反应,但即使拉满整体的制造负荷,芯片供应问题至少也要6—7个月才能逐步解决。而在这段时间内,根据市场价值规律,上游芯片厂商的价格已开始上涨,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Tier 1 (车厂一级供应商)究竟会选择稳价还是涨价。

对中低端汽车厂商来说,芯片供应风险显得格外突出。在汽车芯片整体产能紧张的情况下,市场上的供应商往往会疯抢产能、大量囤货。而芯片的上游晶圆制造商通常会遵循“大客户优先”政策,这会导致二线供应商和中小供应商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影响了中低端汽车厂商产品的生产。

03涨价将是无奈之选?

现阶段,恩智浦等主流汽车芯片供应商已公开表示,汽车产量从疫情中反弹的速度快于预期,让他们难以追赶。

在半导体厂商普遍供应吃紧的情况下,涨价成为主流大厂的无奈之选,部分产品的价格优势近期恐难凸显。相比而言,谁能够稳定供应,谁才能获得客户的更多青睐。

在客户需求导向下,半导体厂商或更注重业务的连续性及供应的稳定性。罗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高妻真一向记者表示,目前MCU市场中存在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使得客户从重视价格转变为重视业务的连续性,而业务连续性则涉及“稳定供应” “BCM(业务持续管理)” “品质和可靠性”等因素,因此客户更倾向于选择可满足期望的可靠制造商。

针对如何确保厂商业务的连续性和供应的稳定性,高妻真一认为,建立能够减少损失且快速恢复生产的体制,完善相关对策以估算每个工厂恢复生产所需时间,并根据停产时间来确保成品库存,是极其关键的。

此外,制造商与客户之间建立的良好关系亦是保持制造商业务长久性和持续性的前提。对于如何才能维护好这种关系,高妻真一谈道,需要让客户理解制造商的适当涨价行为。

在应对芯片供应紧张困境之时,建立“患难与共”的合作关系能够确保供应链的秩序井然。国民技术市场相关负责人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强调了供应链合作的重要性。该负责人表示,本着长期合作的态度选择供应商,与渠道供应链发展合作共赢的供应链关系,能够提升供货合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在此情况下,双方在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等方面将配合得更加默契,供应商还会主动配合交货期和完成加急订单,在市场波动时亦能携手前行、相互支持。

此次芯片的供应紧张问题为大多数厂商敲响了警钟,很多厂商都由此意识到了积极布局产能、做好风险备料的重要性。要想在风险来临之前具备敏感的市场“嗅觉”,就需要更加专业的市场研究和对市场信息、数据的搜集,以形成对行业景气周期的准确判断。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00:06
下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