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窃喜越南伤悲 美国关税背后两国博弈三星成胜负手
决定这一切的是华盛顿的下一纸关税政策。
同样是面对特朗普加税,越南有伤悲而印度在窃喜。
特朗普对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了 26% 的关税,对越南商品征收的关税为 46%。
关税差额正成为印度借机扩大制造业声望、在全球构建供应链的一张底牌吗?
美国针对全球征收关税之前,苹果印度工厂着实疯狂了一把。
《印度时报》报道称,为了避免即将实施的关税,苹果公司在 3 月最后一周仅用三天时间就从印度和其他地区向美国空运了五架飞机,满载 iPhone 和其他产品。
3 月份,苹果供应商从印度出口的iPhone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从一年前的 1100 亿卢比增至 2000 亿卢比,其中大部分出口到美国。
这正是美国关税给印度制造业带来的间歇性快感。印度制造业关税优势之下,也让他们有窃喜的底气。
借美国关税这把外力,野心勃勃的印度制造业能够迅速扩容吗?
印度商业中心
美国关税给印度制造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吗?
过去10年,印度电子制造业突飞猛进。
根据印度政府数据,2014/2015年~ 2023/2024 年,印度电子产品产量增长了 5 倍,出口量增长了 6 倍,这是印度打造电子制造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今年1月,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与财政部就一项重大激励计划达成协议。该计划涉及 2500 亿印度卢比(约合 29.1 亿美元)的投资,旨在促进国内电子元件生产。该计划旨在五到六年内生产价值 500 亿至 600 亿美元的电子元件。
印度政府打算向电子元件制造商提供补贴,并降低进口关税,以提高本地生产率。此举尤其侧重于支持苹果等公司的智能手机生产,为国内外实体在当地建立工厂设定目标,并提供最高达项目成本 50% 的补贴。
很简单,抛开美国关税不谈,在电子制造业这条赛道,近十几年的时间印度都在加速奔跑,他们更想去掉“代工”这张标签。
现在,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正成为印度制造业弯道超车”的战略机遇。面对这个窗口期,印度试图复制中国曾经的“世界工厂”路径,借由苹果、三星等科技巨头的投资和产业链外移,绘出自己的商业版图。
印度目标明确,他们希望将印度“组装中心”转变为“制造基地”,同时吸引整条产业链在印度落地,将出口主力从传统商品转向高端电子转移。
印度计划到2030年,将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从目前的约17%提升至25%。
印度相对较低的关税,以及长期以来扶持的生产挂钩激励 (PLI) 计划,或正是印度想加速发展电子制造业的外部利好条件。
从理论上来说,印度制造业“弯道超车”具备了外部条件。不过,越南要想在美国向全球加税期间,实现电子制造业的大步扩张绝非易事。
虽然目前越南关税高于印度,但越南制造业基础显然比印度更有优势,而且越南正在积极与美国就关税协商谈判。
当然,印度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内需人口红利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仅从内需来看,越南由于人口基数低而无法与印度相提并论。
如果从营商环境、产业链等角度看,越南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印度能不能借美国关税“弯道超车”只是一个伪命题。诸多外资企业在印度受罚表明,印度营商软环境存在的问题是最大的制约。
印度电子制造业能否短期内完成制造业的“弯道超车”,某种程度上要看三星电子的态度。
三星对印越两国的贡献
三星电子对于印度和越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4年,三星电子在印度家电和智能手机营收为17.05万亿韩元(约合119.2亿美元),净利润为1.41万亿韩元。与2023年相比,收入增长了12%,营业利润增长了22%。特别是,净利润与2023年的5085亿韩元相比增长了约三倍。
同期,三星电子在越南的四家子公司总销售收入达到625 亿美元,出口额达到 544 亿美元,相当于越南出口总额的 14%。
三星的越南业务集中在北宁和太原,是其韩国境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制造的核心。这些工厂月产量达1000万台,占三星全球产量的45%。
在印度,三星拥有占地32英亩、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工厂。在越南,三星拥有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从进入时间看,1995年三星电子在越南投资,1996年三星电子首次在印度投资。
现在,三星电子处于焦灼的心态。如果美国对越南征收关税不变,在出口同等数量的前提下,印度关税是26%,越南是46%,这一税差对三星电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退一步说,如果未来两年美国对越南关税保持不变,即便三星电子目前在印度投资建设新工厂,可能都比经由越南向美国出口加税要合适得多。
在美国加税前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三星的投资向谁倾斜,谁的产业链优势和创造的价值就会更多,谁就在亚洲制造业的未来占尽先机。
越南商业中心
三星是印越两国的胜负手
现实的问题是,三星试图将高端机型(如折叠屏手机)保留在越南,中低端机型转移至印度。但美国关税政策对手机整机关税采取“原产地一刀切”原则,迫使三星必须明确产能重心。
当前格局下,印度凭借关税红利和人口优势,正成为美国针对全球加税的“意外赢家”。但对三星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平衡短期成本优势与长期供应链韧性——越南的成熟产业链与印度的市场潜力同样不可偏废。
这也意味着,三星将不得不在越南与印度之间重新分配产能。这不仅关乎关税,更关乎未来数十年的制造布局与战略安全感。
若美国与越南达成关税谈判协议,恢复正常税率,则三星在越南的巨额投资将继续发挥战略作用。相反,若越南无法与美方达成妥协,印度制造或将成为新常态,甚至变成未来十年战略重心。
越南与印度之间的较量,不只是劳动力、税率与营商环境的对抗,更是全球化再平衡时代的一次产业博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产业转移中,三星能否游刃有余地平衡两个国家的利益,成为观察亚洲制造版图未来走的风向标。
也许,决定这一切的,不是三星,而是华盛顿的下一纸关税政策。
(图片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