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大电影转网背后,OTT敲响了电影院的丧钟

1.jpeg

本以为在凛冬之下,一体共生的关系会让片商和电影院同生共死,但是在现金流的压力下,片商们却纷纷自寻生路,背离电影院,投奔新的发行渠道。

“你是什么行业的?”

“电影行业。”

“有这个行业吗?”

“以前有。”

虽然这只是一个段子,但是足以反映2020年电影行业的冰冷,。

本以为在凛冬之下,一体共生的关系会让片商和电影院同生共死,但是在现金流的压力下,片商们却纷纷自寻生路,背离电影院,投奔新的发行渠道。比如迪士尼近日就宣布《花木兰》将跳过院线,于9月4日直接在流媒体上线。

 

有意思的是,另一部与《花木兰》同样具有话题性的诺兰新片《信条》却依然选择在电影院上映。不过《信条》频繁跳档以及选择“多地区不同时间上映”的方式,其实也从侧面昭示了片商对疫情下影院的信心有着严重的不足。

虽然粗看起来年度两大话题影片一左一右在两个方向上继续角力,但是当我们从宏观角度考察整个电影市场就能发现,其实《花木兰》和《信条》的对垒不过意味着百年好莱坞发行模式的逐渐崩塌。

 

另外,由于没有太多连锁影院这般“顽固势力”的阻力,中国电影的发行模式在渠道和模式上比好莱坞其实要来得更加灵活自由。

迪士尼华纳殊途同归

尽管迪士尼和华纳在电影的发行上选择了不同的路线,但是归根结底,这两条路线并没有什么信仰区分,他们的诉求其实都只是指向利润更高的渠道而已。

不同于传统的电影公司,由于迪士尼拥有景区、度假村等庞杂的业务,因此疫情对迪士尼的影响比传统电影公司要大得多。2020年Q3,迪士尼营收仅为117.79亿美元,同比下跌41.87%,净亏损47.2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则达到了17.6亿美元。

此外,考虑到2019年3月份,迪士尼举债480亿美元,总斥资710亿美元收购21世纪福克斯,还没等福克斯升温,一场疫情就浇灭了迪士尼的热情,这更增加了迪士尼现金流的压力。

 

再加上2019年,迪士尼的影片全球票房达到了90亿美元。因此,在财报和现金流的双重压力下,迪士尼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让以《花木兰》为代表的“资产”实现正向循环。

在疫情期间,由于迪士尼频频在Disney+流媒体业务上发力,并且《汉密尔顿》、《黑人为王》等影片品质也足够过硬,2020年8月,Disney+的总订阅用户数就突破了6000万,这就为《花木兰》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转化平台。

《花木兰》总投资为2亿美元,Disney+的用户需要付费29.99美元才能观看,也就是说,只要Disney+现有用户的10%,也就是700万人买单,《花木兰》即可回本。

考虑到《魔发精灵2》上线一周就收获了500万用户,视效更出色、话题性更高的《花木兰》走网络渠道,想要回本想必并不是很难。

 

与迪士尼正相反,华纳母公司AT&T在财报会议上表示,《信条》绝对不会“走网络渠道”。

之所以华纳坚持让《信条》走传统渠道,有一个根本原因和两个次要原因。

从根本上来看,走网络渠道一定要有强有力的网络宣发平台,但是华纳官方数据显示,由于上线较晚,HBO Max在2020年7月份仅仅收获了410万订阅用户,考虑到《信条》的总投资也达到了2.05亿美元,因此,HBO Max并不具备类似Disney+回笼资金的底层流量。

其次,不同于《花木兰》的合家欢氛围,《信条》使用IMAX和70mm胶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拍摄,因此唯有在大银幕上才能获得最佳观影体验。并且作为华纳的“摇钱树”,对影院有执着追求的克里斯托弗·诺兰也始终坚持《信条》应该“帮助电影院”度过难关。

因此,从最实际的角度出发,不论是为了稳定诺兰的情绪也好,还是考虑到自家的流媒体平台不利也罢,走影院都是华纳最理性的选择。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走传统发行渠道,《信条》的票房至少要达到约40亿人民币才能保证不亏钱,考虑到目前全球电影市场最大的票仓仅有中国一地,并且还有30%上座率、一个月的上映期、《八佰》同档、排片场次缩减50%等因素限制,因此,《信条》在中国市场能拿到10亿票房其实都已经是极为理想的市场表现。

 

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对比迪士尼和华纳的方向,与其说是两条路线之争,倒不如说是华纳因为上不了正确路线的车,而走了一着无可奈何的棋。

那些“顽固势力”

尽管好莱坞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峥嵘岁月,但是正是由于历史惯性太大,“顽固势力”一直在阻碍行业的发展。

2020年4月10日,环球影业的《魔发精灵2》走网络渠道后,48小时内就获得了1亿美元的收入直接盈利。随后派拉蒙、迪士尼纷纷开启了“院转网”。

不过,这种直接跳过电影院的发行模式倒是激怒了好莱坞的影院商们,《魔发精灵2》刚刚上线不久,北美最大的连锁影院AMC就公开表示,“未来不会再上映任何一部环球影业的电影。”

为了安抚AMC,环球影业不得不与AMC协议,在原定的90天窗口期和无窗口期之间选择一个17天的窗口期,并且AMC在票房分账上还能再多获得2%的收入,以及窗口期后数字影片净利润的20%。

但是环球影业和AMC的协议却引得北美电影市场两头唾弃。

 

从院线的角度来看,仅次于AMC 的Regal公开表示,AMC背离了影院的初心,Regal永远不会支持缩短院线窗口期。而从片商的角度来看,以迪士尼为首的制片厂认为有17天的窗口期会伤害流媒体票房的增长空间。

总之,受制于疫情的影响,目前北美电影行业的片商和电影院一直在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拉锯战,丝毫没有顾及到行业发展的宏伟势头。

有意思的是,为了安抚北美院线,针对《花木兰》成为“网大”,迪士尼CEO包正博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仅此一次,并不会成为长久的发行方式”。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疫情的长久性也决定了在可期的未来,电影院都只能在匍匐中前进,如果《花木兰》让迪士尼赚的盆满钵满,迪士尼还会顾忌电影院的利益吗?

流媒体广阔天地,OTT大有作为

与北美片商畏惧影院势力有所不同,早在2020年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囧妈》就宣布放弃影院,直接走“网大”模式,这一方面使《囧妈》片方获得了6.9亿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帮助字节跳动在3天时间内,收获了超6亿的流量,堪称双赢。

 

随后,《肥龙过江》、《大赢家》、《灰烬重生》等影片纷纷开始效仿《囧妈》,转移到流媒体播放,并且均获得了超亿元的收入。

当然了,这种侵害影院利益的行为也必然会引得国内院线的反对,但是由于中国的影院势力碎片化严重,并无太多的巨头,因此并没有对整个电影行业的徐徐前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共有1.62万家影视、影院类企业注销,更增加了影院势力的无力感。

虽然从整体来看,由于没有太多资本层面的顾忌,中国的电影行业在渠道的灵活性方面已经超越北美,但是依然有“诺兰派”的人认为,特效大片只能在电影院播放。

而正当这种言论甚嚣尘上之时,一个特效大片的上映,身体力行的昭示了,“大片”和电影院没有必然的联系。7月中旬,国家电影局宣布,自7月20日,中国电影院可以陆续开放,但是《征途》的片商依然决定走流媒体渠道。

 

这主要是因为总投资超3亿元的《征途》看到了与我们上文讨论《花木兰》和《信条》的相对性下,流媒体流量层面的优势以及在目前的电影环境下,大制作的电影很难收回成本的客观现实。

针对特效与流媒体两难的问题,《征途》重点宣布在以酷开网络为代表的OTT渠道进行放映,考虑到目前OTT设备的屏幕越来越大、画质越来越清晰,因此,理想状态下,OTT渠道也可以为用户带来沉浸的观影体验。

正是由于走了一条符合客观现实的道路,《征途》仅上线72小时,就获得4262万的收入,创下了网播电影的新记录。爱奇艺后台数据显示,《征途》是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最火热的网络电影。

此外,从OTT本身考虑,目前有两个趋势值得关注。一是增速高,2018、2019连续两年OTT的用户规模同比增长在50%左右,二是市场规模正在急速扩张,Research数据显示,预计截止2026年,全球视频流媒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493.4亿美元。

以《征途》基点,结合OTT的两个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在短期内电影院没有崛起希望的背景下,OTT兼顾流媒体方便以及电影院沉浸感两方面优势,必将在未来成为电影行业全新的强有力渠道。

电影院的丧钟被OTT敲响了!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4日 19:14
下一篇 2024年11月24日 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