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后又起风波,“百年巨头”东芝为何命运多舛?

1.jpeg

从现在来看,东芝的“再起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业一直被视为“制造之光”,其“工匠精神”更是被行业广为称赞。然而,时过境迁,近年来,越来越多日本制造企业被传出在产品、或者是经营方面的各种问题,当过去的“光环”已不再,即便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企业,也同样面临着滚滚而来的时代巨轮的考验。

  无奈之举?

  央视财经消息,日本多家媒体近期报道,东芝正在计划裁减日本国内员工约5000人,这是东芝去年年底退市之后的首次大规模裁员,同时也可能是这个日本今年规模最大的一轮裁员。

  资料显示,东芝在日本国内的员工共有大约6.7万人,这次裁员的比例超过了7%,主要对象是东芝总部总务部等二线管理部门。相关估算显示,此次人员遣散的成本高达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目前详细计划正在制订中,预计将在5月与工会展开协商。

  对此,日本媒体认为,本次裁员可减少人工成本,便于东芝将资源集中在基础设施、能源和数字经济等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在一个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工人保护法的国家,大规模裁员是罕见的。此次裁员,更多是东芝经营不善下的无奈之举。

  据东芝方面发布的数据,2023年4月至12月,东芝的亏损达到10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分析认为,面对高额的亏损,东芝方面只能尽快调整组织架构,削减人工成本。

  作为全球闻名的老牌企业,日本制造业的代表之一,创立于1875年的东芝在家电、电气、能源、基建等领域都曾经有着巨大影响力,与夏普、松下合称日本“白电三巨头”。不过,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外部环境影响加上东芝自身内部等种种原因,一度被视为“日本之光”的东芝近年来却频频传出丑闻及经营不善的消息,并最终在去年12月退市,结束了74年的上市历史。

  据报道,2023年12月20日,东芝正式摘牌退市。东芝就此表示,“对大家多年的热情支援致以诚挚的谢意。”东芝退市后,股东将统一为由20多家日本公司组成的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重新上市。

  资料显示,自2015年被曝光会计造假丑闻后,东芝经营困难状态加速恶化,一度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困境,期间多次传出并购重组方案,然而,重组方案迟迟难以确定。分析认为,由于东芝掌握有相关敏感技术,因此日本有关方面对投资方的选定特别慎重。直到2023年8月,以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为主的财团正式向东芝发起总额约2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49日元)的要约收购。随后在11月,东芝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公司私有化提案。在股东大会上,东芝社长表示“东芝曾凭借惊人的技术风靡世界”,并强调希望通过归入JIP等国内联盟旗下,“拥有稳定的股东体系,让创新技术再次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路途“崎岖”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20世纪80年代,东芝这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一度风靡中国,一同的还有以家电3C产品为代表的东芝制造。当时,东芝彩电、东芝洗衣机和东芝电冰箱大多数家庭向往的“三大件”。

  作为日本制造的代表之一,在一百多年的历程中,东芝曾创下了多个“第一”。包括日本的第一个灯泡、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冰箱、第一台电视机、第一个电饭煲,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也是东芝研发的,而且保持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长达7年之久。

  1974年,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俗称半导体芯片)”计划,确立以赶超美国集成电路技术为目标。日本通产省组织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东芝等五家公司,要企业协作攻关,提升日本半导体芯片的技术水平。集众人之力,日本半导体技术和产能飞速提升,1980年,日本攻下30%的半导体内存市场,5年后,日本的份额超过50%,一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芯片供应方,这背后就有东芝很大的一份功劳。不过,在随后的“日美半导体”大战中,来自美国方面如《日美半导体协定》等的打压,让以东芝为代表的日本半导体业务迅速衰减,结果是后来东芝最终被迫将旗下最有价值的半导体业务出售给了美国贝恩资本,而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则巩固了他们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地位。

  2006年,正值全球大力建设核电站时期,开启多元化道路的东芝看中了美国核电企业西屋电气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以54亿美元天价收购了美国西屋电气核电业务。然而,就在东芝准备再次大展拳脚之时,2011年,9.0级的地震加海啸引发了让全世界震惊的福岛核事故,一时间,反核电站的声音在全世界抬头,受此影响,许多国家纷纷取消了此前与东芝达成的订单,终止了核电站的建设。这让东芝陷入到困境当中,不仅此前成本无法回收,还面临连年亏损的状况。

  2015年,东芝被曝出财务造假丑闻,包括西田厚聪、佐佐木则夫在内的三任社长,为粉饰太平,持续了多年的财务造假,涉及金额达到2248亿日元。消息一出,东芝的企业形象顿时一落千丈,资料显示,当年东芝2016财年净亏损高达9657亿日元,创下当时日本制造企业史上最大全年亏损。

  随后,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核电业务受阻,财务造假丑闻,让东芝开始加速衰败。短短几年时间,东芝便向索尼、美的、佳能、海信电器、夏普等多家企业,售出了包括图像传感器、医疗系统、家电、电脑等在内的业务,以求获取资金自救。然而尽管如此,东芝的自救之路却始终磕磕绊绊,直到最后,卖无可卖的东芝选择了出售自己。

  彼时,有分析认为,虽然JIP意是在3至5年内推动东芝重新上市,但由于东芝财务基盘较弱,目标同样难以实现。从现在来看,东芝的“再起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失去的制造业”

  从见证并参与日本制造产业的崛起,到经历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碎、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艰难走过,再然后在内外因素影响下无奈走向下坡,最后不得不挣扎自救,东芝的经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制造业的情况。

  日本学者汤之上隆在《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一书中提到了日本强势产业的几个特点:日本公司擅长在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做持续的创新,而不善于面对频繁的技术变化。“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时,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机会”;“面对技术趋势转变,日本企业制度过于僵化,根本就不能适应技术变革的趋势”。

  对此,行业人士认为,无法摆脱战后复兴的制造业神话,沉溺于过去技术进步带来的辉煌,让日本制造业逐渐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当中。此外,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样成为了其发展转型的最大掣肘之一,越老的企业,官僚化程度也越严重,自我更新纠正错误的能力也更加弱。最终,只能逐渐被时代所抛弃。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05:47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