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TCL科技难打翻身仗,TCL华星收购LCD业务危机并存
实际上,TCL华星与京东方在出货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面板行业的发展,一直因为其周期性波动,而变得让人捉摸不定。不过,作为拥有专注面板业务的控股子公司TCL华星的TCL科技来说,顺利穿越行业周期已像是家常便饭。
因此,当2024年面板行业逐渐回暖,并进入新的发展周期时,TCL科技通过控股子公司TCL华星收购收购韩国厂商LG在中国运营的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80%股权及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100%股权,也并不令人吃惊。
而从TCL华星的角度来看,这笔收购显然也不是偶然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或许是近年以来半导体显示产业竞争日趋激烈,TCL华星进一步加固其商业护城河的必然之举。只是,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面板行业又因行业周期性波动难以企稳之时,TCL华星能否依靠收购的方式,抵御外敌入侵?
面板行业回暖,但仍在低谷
据媒体报道,TCL华星的这笔收购,交易价格为108亿元。被收购的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是LG Display(以下简称LGD)设立于中国的8.5代大型液晶面板厂,主要产品为电视及商显大尺寸液晶面板产品,设计月产能为180千片大板;而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为模组工厂,主要产品为液晶显示模组,设计月产能为230万台。
这也意味着,TCL科技已将LG旗下的一家大尺寸LCD面板厂和一家显示模组工厂收入囊中。只是,这笔收购是TLC华星相时而动还是逆势而行,尚不得而知。
一方面,面板行业2024年以来虽有回暖迹象,但是走出低谷却言之尚早。甚至无论是在以电视市场为代表的大尺寸领域,还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小尺寸领域,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例如,在经历了2024年的体育大年之后,2025年或将因为缺乏重大体育赛事的拉动,而让电视市场对应的大屏面板市场,消费需求低迷而持续承压。
而在智能手机对应的小尺寸面板市场,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或许也给TCL华星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据Trend Force报告,京东方2025年的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2.8%,而三星在经历了2024年因为苹果对AMOLED的需求而出货量大增之后,2025年的出货量或将同比下滑3.1%。
这也意味着,小尺寸领域的头部玩家,出货量正在此消彼长。而TCL华星为了维持市场地位,也不得不与下游智能手机厂商深度绑定甚至受制于人。
例如,TCL华星从2022年起就和小米紧密合作,2024年手机屏幕预计出货达到1.91亿片,同比增长达62.9%,预计2025年略微增长至1.92亿片。
另一方面,面板行业的竞争,依然是细分赛道的竞争,盈利能力的比拼。因此,一些面板厂商也不约而同地瞄准了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车载屏幕细分赛道,试图为面板市场“开源”。
与此同时,因为面板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如何有效降低库存成本,进一步“节流”,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也是TCL华星面临的新挑战。
而从行业角度来看,在竞争更为激烈的中小尺寸面板领域,领跑的OLED、LTPO产品,逐渐取代LCD、LTPS也成为大势所趋。因此,也导致LCD、LTPS等品类产品的出货量,受到新技术、新产品带来的挑战,而出货量大幅下滑。
据分析,鉴于LTPO在能效方面表现更佳,精准击中了很多消费者希望手机续航时间长的痛点,因此,也让其成为很多智能手机厂商的共同选择。因此,新旧两代显示面板的出货量,也明显开始此消彼长。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在OLED、LTPO实现高增长的同时,LTPS、LCD屏幕出货仅约为3500万片,同比下滑55.4%。由此可见,整体来看面板行业的发展,依然处于调整期。
大手笔并购或是一场豪赌
在TCL华星大手笔收购LG旗下的两家工厂后,业界也开始集中讨论一个话题,TCL华星并购的工厂,是否属于优质资产?实际上,该笔收购背后,或许藏着TCL科技吃下LCD市场的野心。
正如TCL科技表示:“收购完成后,LGDCA工厂(LGD广州厂)将与TCL华星广州t9产线组成‘双子星’工厂,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产线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TCL科技首次出手并购LCD工厂。早在2020年,TCL科技就曾以10亿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三星在华LCD工厂等。
积极的一面来看TCL华星的这笔收购,确实有利于其进一步抢占LCD领域的市场份额。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TCL科技已经拥有t1、t2和t10合计3条8.5代LCD生产线。而交易完成后,TCL科技将拥有4条8.5代LCD生产线。很显然,这将进一步促进其市占率的提升。
不过,鉴于LCD产品逐渐被新型的OLED产品替代,LCD产品的市场容量也将进一步萎缩,而且未来也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而TCL科技整合的这些资源,能否为子公司TCL华星带来长远的市场价值,也尚未可知。
与此同时,TCL华星为了本次收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悉交易基础购买价款为合计108亿元,拟以现金方式支付,资金来源为TCL华星的自有或自筹资金。但是要知道,截至2024年6月末,TCL华星的资产负债率已达63%,其财务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这也意味着,TCL华星如果没有外部资金为其输血,其完成本次收购后的资产负债,也势必进一步提升。
因此,无论是从LCD领域的发展前景,还是从TCL华星为其付出的代价来看,这笔收购都将是一场豪赌。TCL华星能够多久“回本”,也是TCL华星必须精打细算的一笔账。
行业竞争激烈,TCL华星难打如意算盘
实际上,在收购LG旗下工厂前,TCL华星刚刚恢复元气。历史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TCL的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57.2 亿元,同比下降25.5%,销售毛利率仅为0.87%,较上年同期下滑23.74个百分点。其中,面板业务核心子公司华星光电实现营业收入562.56亿元,净亏损高达83.5亿元。
而据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TCL华星营业收入约为720.8亿元,营业利润亏损9.004亿元,净利润亏损4.8056亿元。该亏损数据,相比2022年的亏损幅度,其净利润亏损幅度已大幅收窄。
时至2024年上半年,TCL华星面板业务,更是因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实现显示业务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上涨,第二季度更是实现盈利21.57亿元,环比增长300.19%。
或许是因为业绩回暖,给了TCL科技及TCL华星更多信心。因此,TCL科技也借助TCL华星乘胜追击,试图“吃下”行业一大半的LCD市场。
不过,相比各大巨头与TCL华星在LCD市场的几退几进,虽然TCL华星短期内能够通过收购拿到行业的绝对话语权,但是长期来看,却也无异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一方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TCL华星打下的LCD产线升级改造的“如意算盘”,或许会因为改造成本过高,而难以尽善尽美。
另一方面,虽然TCL科技在面板技术积累与布局方面,直接与三星对其,QLED、多分区控光、MiniLED等液晶改良硬件技术齐头并进,并且拥有TCL华星完整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但是依然在众多细分赛道,与京东方、惠科和彩虹股份棋逢对手,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不容小觑。
此外,从国内与海外的市场格局来看,国内玩家已经瓜分了LCD赛道的大部分市场。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在液晶电视面板市场,2023年中国大陆系面板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达68.7%,较2022年的66.9%上升了1.8个百分点,日韩系则随着产线的逐步退出,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15.4%进一步下降至2023年的10.8%。
这也意味着,在这个细分赛道,TCL华星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面板头部企业。而据DISCIEN披露的《全球TV面板PSI月度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TCL科技子公司华星光电的LCD电视面板出货量为47.3M(百万片,下同),仅次于第一名京东方的56M;而同期LGD广州工厂的出货量为7M,位居第八名。
由此可见,在TCL华星收购LGD广州工厂前,TCL华星与京东方在出货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而该笔收购后,TCL华星也有望缩小与京东方的差距,进一步夯实其在LCD赛道的地位。
只是,在LCD显示的市场逐渐萎缩之时,即使TCL华星抢到了细分领域第一的位置,是否能够改变TCL华星在面板行业的江湖地位,还尚未可知。
肉眼可见的是,目前的交互平板面板市场,京东方占比43.6%,而华星光电占比39.5%,二者之间的份额差距,依然明显。而这一数据背后,是技术、产能、供应链管理及市场策略等多方面的综合较量。而在华星光电背负了两家LCD的重资产之后,行业格局或许还将进一步发生改变。
结语
作为面板行业的头部企业,TCL华星背靠显示产业的巨头企业TCL科技,在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随着面板行业的周期性变化与行业洗牌的逐渐深入,行业的竞争格局也瞬息万变。
令人担忧的是,在海外显示巨头企业纷纷退出了代表上一代显示技术的LCD市场、转而聚焦新型的OLED等显示技术时,TCL华星却反其道而行之,从海外企业手中“接盘”了LCD相关工厂,这从TCL华星的长远发展来看,或许是一招鲜棋,亟待TCL华星将其盘活,并释放价值。
期待TCL华星寄托在LCD赛道的雄心,能够如愿落地,为TCL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助一臂之力,从而既不辜负其母公司TCL科技的厚望,也能让TCL科技的投资者对其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