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家电财务当家 要降本增效还是买买买
海信家电进一步优化人力成本,上半年实现了自动化替代1700余人。
中国家电产业正在进行领导层的新老交替。近段时间以来,包括TCL智家、海信家电在内的企业传出换帅的消息。海信家电董事长代慧忠因年龄问题辞职,交由80后财务出身的高玉玲“掌舵”。而在此前,TCL智家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选举彭攀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巧合的是,两家企业新上任的董事长都是财务出身,这引发了业内以及投资人士的诸多遐想。
有不少投资人士对财务出任董事长表示担忧,认为财务当家的公司基本都是在走下坡路。相关人士观点认为,“一般企业老大要么研发出身,要么市场出身,再不济管理出身,这样懂用户懂产品懂市场,才能感知市场变化,做出适合市场的产品。”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两家企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TCL家电并购TCL智家之后,需要做的是整合。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表示,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文化、组织架构、技术、市场等各方面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实现协同效应。
而海信家电则存在业绩导向和战略导向两种可能性,若是前者,那么降本增效仍然主要策略,而后者则是通过海外并购来扩大海外市场的想象力。
海信家电的两种选择
降本增效是海信近两年来的主要策略。从2023年开始,海信家电就开始通过引入机器生产代替人力生产的方式降低成本。在2023年,海信家电实现了自动化替代2300余人。到了2024年,海信家电进一步优化人力成本,上半年实现了自动化替代1700余人。
然而,第三季度,海信家电呈现出营收、净利润下行的态势。海信家电三季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19.37亿元,同比下降0.0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7.77亿元,同比下降16.29%;单季度扣非净利润5.86亿元,同比下降26.67%。其中毛利率同比下滑的4.43%。
与此同时,同期的规模更大的美的集团实现营收增速为8.08%,海尔智家的归属净利润增速也达到了13.15%,表现均优于海信家电。
海信家电对此解释称,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系内外销结构变化导致,由于外销毛利低于内销,在外销高增长情况下带来结构变化。同时,2024年第三季度前期大宗原材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成本。
当前海信家电正在面临境内业务增长停滞,以及境外业务毛利率偏低的处境之中。今年上半年,海信家电境内营收253.28亿元,同比增长3.52%,毛利率为31.92%;境外营收182.05亿元,同比增长27.87%,但毛利率却仅为11.13%。
业内人士认为,海信家电境内外业务毛利率存在加大差异,其背后存在多种可能性。一方面,由于海信家电海外的生产能力存在不足,高增长的境外订单需要通过境内工厂进行生产,进而堆高了货运成本和关税支出。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海信家电在境外采用了以价换量的打法。
那么对于海信家电来说,当务之急是提升境外业务的毛利率。在境内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只要境外市场高速增长就能保持营收的增长。业内人士认为,海信家电难以提升境外业务毛利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海信家电的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相较于海信家电今年上半年11.13%的毛利率,美的境外的毛利率却高达28.4%。
这意味着,海信家电境外业务的毛利率还存在将达的提升空间。通过提升境外业务的竞争力,进而带动营收和净利的增长更具性价比以及可操作性。
买买买?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海信家电以境外的增长为主轴,那么继续进行降本增效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中国家电产业在海外布局仍然处于开疆扩土的阶段,这意味着家电企业需要对外进行大量投资。降本增效反而掣肘了海信家电在海外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海信家电想要提升在境外市场的品牌竞争力,就需要通过产品的创新以及并购知名国际品牌的方式。然而,不管是加大研发力度,还是境外并购,需要的都是资金。
也就是说,海信家电看似存在两种选择,但实际上,通过并购增强竞争力的可能性更大。事实上,海信家电的诞生始于并购。彼时海信家电的前身科龙电器的影响力并不弱于海信。在2004年,科龙电器的营收就已经接近80亿,但由于庞大的债务压力,最终还是委身于海信。最终,海信以6.8亿元的价格拿下科龙和容声,奠定了其在白电领域的基础。
而新上任的高玉玲在海信的功绩同样是并购。作为海信集团收购Gorenje的财务组负责人,高玉玲从管理层座谈、项目尽调到报价,带领团队牵头制定整合方案并实施。最终在众多劲敌里,海信以约2.9亿欧元的价格获得Gorenje 95.42%的股份,为海信在欧洲的白电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现任海信集团董事长的贾少谦在2006年被委派到顺德科龙总部,一直到2018年才被紧急调至总部。也是在这一年,海信集团在错失了夏普之后,开启了海外并购的大动作。2018年,海信接连拿下东芝电视40年的全球品牌授权,以及斯洛文尼亚的gorenje。在gorenje之外,海信还将ATAG、ASKO等欧洲高端品牌纳入麾下。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大肆并购并不能解决海信家电的困境。更关键的是仍然是通过资源的整合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的知名度,避免陷入大而不强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