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一键直达“国补”,却让线下商家“无路可退”?
如何在释放政策红利的同时,避免线上线下发展“天平”过度倾斜,成为待破解的行业命题。
“‘国补’初衷是好的,但今年平台参与‘国补’力度加强后,让很多线下中小商家没有了生存之道”,重庆奉节某下辖镇的一位家电经销商如此谈及。近日,有媒体报道反映,部分电商平台今年进一步拓宽了“国补”商家范围,以往只有品牌官方自营店可以参与,现在第三方网店的经销商只要选择跟平台合作,也能迅速获得“国补”资格,这一变化在今年的家电零售市场掀起不小波澜。
在该平台,记者搜索“小天鹅洗衣机”、“国家补贴”等相关关键词,除了品牌官方旗舰店外,确有第三方“专卖店”经销商参与其中,且其中一家第三方网店“综合推荐”排序在前五之列,该网店商户位于河南郑州,记者进一步咨询发现,该店铺联系客服后可领到包括江苏、浙江、四川、吉林、湖北、广东等多个地区的“20%国补券”,且商家表示“全国仓发货”。因下单不仅享受“国补”,还包括平台会员满减优惠,以及商家赠送的电烤箱、内衣洗衣机、电烤炉、除螨仪(多选一),目前该款到手价不足1500元的12公斤1.1洗净比洗衣机产品已售1000+。
过去需要商家自行申请、审核、核销的复杂流程,如今被电商平台整合成“一键式”服务,第三方商家只需接入平台系统,便能自动享受政府补贴的流量倾斜与资格认证。这种“平台赋能”一定程度简化了交易链路,为商家提升了经营效率,但同时也加剧了线上线下商家间的竞争态势,给线下中小商家带来新的挑战。
“线下经营,参与国补有一定审核门槛,而参与进‘国补’的,也会因区域零售大商家的先发优势受到挤压,同时垫资回款周期较长,给企业资金链带来压力”,有山西某线下经销商坦言,转向线上经营也不轻松,平台常以“合作”为由要求厂家降价200-300元,否则减少流量支持,这种“以补压价”的做法,进一步放大了线下渠道在进货成本上的劣势,让更多线下中小商家的经营难上加难。
线上平台凭借集采优势,能以低于线下进货价的价格销售同款产品,甚至出现“平台售价与线下进价持平”的极端案例。“某些机型平台售价跟我们进价持平,同样可以做国补。我们还有啥生存空间”,四川自贡某家电经销商无奈表示;另一家位于浙江的家电经销商更是直言,“现在京东淘宝天猫价格一比较,线下实体基本玩完”。“国补”政策对消费决策的“价格锚定”效应,使得消费者对非补贴商品的价格敏感度急剧上升,“现在(用户)一进店就问国补,你没有就会价格高,人家都1600卖了,你是进货1699.怎么办”, 某位于湖南永州的中小家电经销商也无奈谈及,在“国补”价格冲击下,规模较小的线下经销商既难以降低进货成本,又无法压缩利润空间,只能眼睁睁看着客源流失,陷入经营困局却束手无策。
从消费者体验来讲,有经销商反映的“线下补贴手续太繁索,顾客觉的手续麻烦,线上明显更方便”这一点,也是导致线下消费吸引力下降,线上与线下竞争天平失衡的原因之一。线上购买国补商品只需“领券—下单”,补贴金额实时抵扣,甚至能叠加平台满减券、免息分期、以旧换新等优惠。而线下门店的流程则繁琐得多,消费者需到店核验身份、下载云闪付绑定银行卡,拍摄产品序列号照片并上传系统等一系列手续。这种效率落差进一步放大了线上消费的便捷优势,使更多消费者倾向于线上购物,加剧了线下商家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局面。
可以看出,当前“国补”政策在刺激消费、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一定程度也暴露出渠道生态失衡的新课题。线上平台凭借技术赋能与规模效应持续收割政策红利,线下中小商家面临的不仅是效率落差,更是商业生态位被系统性挤压的生存危机。如何在释放政策红利的同时,避免线上线下发展“天平”过度倾斜,成为待破解的行业命题。长远来看,家电零售业的健康发展不能依赖单极扩张,而应在效率与公平、创新与包容的动态平衡中,培育多元化渠道共生的产业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