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 卸任总裁背后暗藏玄机?
这一表态背后,是格力在多元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意料之中,董明珠成功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4月22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董明珠当选公司第十三届董事会董事长。与此同时,张伟被聘为格力电器总裁,这意味着,董明珠卸任自2001年4月开始担任的总裁一职。
担任格力电器总裁职务的人选被不少业内人士看作是董明珠的接班人。此前,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已经有了格力接班人的预备人选。董明珠在节目中表示,格力的接班人计划并非空谈,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她指出,目前已有几位候选人被安排在不同岗位上进行锻炼,关键在于通过实践筛选出最适合格力未来发展的人选。
有媒体发现,格力电器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存在明显的年轻化特征。其中身具技术骨干标签的钟成堡现年38岁,是格力电器董事会最年轻的董事。
不退的董明珠
尽管不再担任总裁职务,释放了放权的信号,但董明珠仍然是格力电器的权力核心。消息显示,董明珠所持格力电器1.79%的股份(市值逾45亿元),以及与第一大股东珠海明骏的“一致行动人”关系,说明她不仅拥有实质话语权,还拥有强大的资本基础。这也是其连任的主要原因。
而新上任的总裁张伟,是从内部提拔的,而非空降而来的“强人”,也并非销售体系出身。
公开消息显示,张伟1999年加入格力电器历任公司管路分厂、物资供应部、外协外购质量管理部、企业管理部负责人,公司总裁助理;2013年至2020年任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根据格力电器2023年年报推算,张伟今年为48岁。这意味着,张伟几乎是大学毕业就在格力电器任职。作为在格力电器成长起来的“老兵”,张伟从2020年开始担任格力党委书记,是战略执行和企业文化承接的重要人物。
事实上,大多数顶级企业家都出身于销售领域,其中董明珠在1990年加入格力电器时负责安徽市场销售,通过突破性业绩表现,逐步建立全国经销网络。目前,不少家电企业的总裁存在销售或营销背景。
业内人士认为,选择非销售出身的老兵张伟担任总裁存在别样的考量。空降的“强人”在战略上会与董明珠形成对抗。而张伟党支部书记身份背后却是格力组织体系的内核,代表的是对董明珠战略以及格力电器制度延续的认同。这也意味着,董明珠期望的接班人,是可以延续其战略意志的接班人,而非可能对格力改弦更张的“强人”。
这意味着,尽管董明珠卸下了总裁的职务,但格力电器仍然有许多不变的地方,比如经销商体系在格力电器的重要地位。
当然,改变也正在发生。格力电器正在面临渠道改革以及多元化的挑战。当前,格力正在深耕AI芯片、自研控制系统、工业装备、绿色能源,而这些布局并不依赖“短期爆发力”,更需要一个组织系统按部就班地前进。
多重挑战
格力电器在珠海芯片工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管理层再次强调“工业板块加速崛起”的战略决心。这一表态背后,是格力在多元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尽管董明珠多次公开表示“格力早已不仅是空调企业”,但财报数据却透露出残酷的现实:2024年前三季度,格力空调业务仍贡献了最主要的营收,生活电器、绿色能源等新业务占比不足5%,与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相比,其多元化成效相形见绌。
美的集团的多元化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参照样本。通过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美的成功切入工业自动化赛道。相比之下,格力选择了一条更依赖内生增长的道路:从光伏储能到智能装备,均强调自主技术研发。这种“重研发、轻并购”的模式虽强化了技术壁垒,但也导致新业务孵化周期过长。
而在渠道改革方面,业内人士指出,董明珠以个人IP背书“健康家”,短期内可快速吸引关注,但长期可能面临风险。格力长期与空调强绑定,“健康家”作为新品牌需要独立价值主张,若过度依赖董明珠个人形象,易被消费者视为“格力子品牌”而非高端生活方式的代表,难以突破原有市场定位。
此外,尽管“董明珠健康家”计划2025年开设3000家门店,但其高门槛可能筛选出现有经销商资源,导致新旧渠道利益冲突。
业内人士认为,格力需实现三大转变——从“空调制造商”转向“家庭环境服务商”、从“渠道管控”转向“生态赋能”、从“个人IP驱动”转向“系统能力驱动”。若改革成效无法尽快兑现,其行业地位或将被海尔、小米等生态型对手进一步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