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利润暴跌80%!金域医学财务隐患层出不穷
政策风险的变动,让金域医学已经有些难以招架了。
医学检验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临床医学的脉络。而作为临床科室开方用药、舞刀弄枪的基础,检验科的业务压力可想而知。这也催生了第三方实验室的出现。这一行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尤其是金域医学、海普洛斯等行业老大哥,这在其财务报告中也得到了承认。
但在疫情消退,人们的生活回归到常态后,第三方检测机构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业务量倒退、营收骤降。而且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政策风险的变动,让金域医学已经有些难以招架了。
基层医疗集团化后,三方检测市场收窄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2016-2021年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5.8%。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未来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规模将以7%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进行增长。预计2028年,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
但伴随着2022年11月,国内相继取消核酸检测项目之后,三方检测机构的形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营业务从直接对接疾控中心,回到了最初的医院业务,可躺赚了几年之后,变大了的胃口又谈何容易能收回呢。
而体外诊断试剂,也就是人们俗称的IVD行业,是检验科、三方实验室大量运用的医用耗材,这个行业有着许多尚未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也是容易被一些民营医院、体检机构钻空子的地方。近年来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力度,深化医疗体系改革,高值耗材被严加监管、低值耗材集采尘埃落地之后,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在近期也将吹响号角。
当初,三方检测机构的出现是源自医院检测能力不足,或者是部分项目不适宜在医院内开展,当基层医疗机构开始集团化、部分检测试剂进入集采时代之后,那么曾经高昂的院外检测项目,如今也能够在医院轻松开展了。
尽管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该行业将会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事实上,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其实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三方检验机构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尚未建立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存在一定的风险;二是行业内存在激烈竞争,各检测机构之间长期存在价格战等不良竞争现象,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金域医学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里的佼佼者,其自然拥有众多的客户资源与渠道,且其深耕在医疗检验领域多年,其报告的权威性还是毋庸置疑的,但就是这么一个老大哥,在2023年Q1交出的成绩单,却并不好看。
Q1营收暴跌80%,应收账款成隐患
近期金域医学公布了自己2023Q1财报。财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营收为21.18亿,同比下滑50.19%;归母净利润为1.50亿,同比减少82.40%。
金域医学对业绩不佳,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受检验需求减少影响,公司医学诊断服务收入下降明显。但金域医学的报告里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
2020年-2022年,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幅分别为71.66%、73.15%和50.58%,远超当期营收增幅。截至2022年末,应收账款高达70.25亿,占到流动资产的66%、总资产的51%。2023Q1财报中,金域医学应收账款约为65.89亿,占据流动资产的65.15%,占据总资产的49.14%。
应收账款长期占据流动资产近50%以上金域医学,也深知自己有着非常大的营收压力,因此管理层也对外透露,集团接下来将在“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集团一盘棋”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可事实上,三方检验机构似乎都面临着庞大的应收账款压力。
在2022年,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达99.56亿,占总营收的49.08%,占总资产的47.28%。其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2.86亿。到了2023Q1.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仍有103.49亿,占总资产的48.9%。
同样面临这种窘况的,还有华大基因。2022年,华大基因的应收账款为22.06亿,占总资产的15.35%,其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为1.85亿。到了2023Q1.华大基因的应收账款仍达15.58亿,占总资产的11.39%。
虽然同行们无一不在表示会重点抓紧应收账款回款,不过应收账款基数实在有点大。而这一现象,也透露出在第三方检测机构行业中,长期存在资金回笼较慢、坏账频现的问题,尽管这与现如今医疗支付系统脱不开干系,可当摊子铺得过大时,面临的压力就会更加大。
金域医学作为一条腿走路的企业,其业务基本可以划分为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和其他业务,前者以93.88%的比例,撑起金域医学几乎所有的营收大盘;其他业务包括销售诊断产品、健康体检业务、冷链物流服务及其他业务,占比约6.12%。
据金域医学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企业旗下有48家医学实验室,近740家合作共建实验室,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为超2300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相较2021年,金域医学2022年度新增医学实验室9家,新增合作共建实验室70家。
尽管金域医学已经在寻求合作共建模式,以便减少市场扩张所需的资金压力,可在疫情三年不断扩大自己市场占有率的金域,在核酸检测业务按下休止符之后,也陷入了自己的颓势。
核酸检测消失后,金域医学短板渐显
过去三年,核酸检测业务令金域医学业绩大增。2020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大增275%和47%,自2020Q2净利润一举突破5亿后,公司单季度净利润最高曾达到8.5亿。要知道,在2017-2019年,金域医学单季度净利润连1.5亿大关都无法突破。
虽然金域医学想要模糊自己是靠核酸检测业务发家致富的,但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其想在财报中隐藏这一信息,无非是想给投资人一个讯号:公司三方检验实力力压群雄,值得信任。可实际上,金域医学的常规筛查业务,在其大放异彩的那几年中,几乎没有什么营收贡献。
从金域医学披露的信息中,可发现集团的其他重点业务为感染性疾病(常规)、血液疾病、实体肿瘤、神经和临床免疫等,但自2021年起,金域医学就并未告知这些所谓重点业务的增长情况,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而市场对金域医学的态度,从其股价波动就能知晓一二。2020-2021年,金域医学的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00%,从50元/股飞速捧场为150元/股。但截至2023年7月,金域医学的股价已经回到了74.67元/股,不再有当年的辉煌之势。
与此同时,金域医学的股东们还在不断地减持,回笼资金。尽管这是许多投资机构的一贯操作,可如此集中且统一的减持行动,让金域医学的前途充满未知数。
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21年年末以来,持股份额位列第四、第六、第七的股东鑫镘、圣铂域、锐致共发布三轮减持计划。截至2023年3月,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196.41万股,套现9.14亿,而且这三家均为金域医学的员工持股计划平台。
业内人士透露,尽管市场对第三方检测市场仍然抱有信心,但头部企业利润率骤减、营收压力倍增的情况下,许多投资机构会选择分散投资压力,扶持中小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以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实际上,金域医学在今年4月10日至10月9日,还将会有新的一轮减持计划,计划减持金域医学股份不超过572.82万股。值得一提的是,2023Q1“易方达系”两只基金退出金域医学十大股东名单。
有资深市场分析师表示,金域医学的业务模式也亟待创新。随着医疗集团化、检验中心集中管理、批量化送检时代的到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渠道会被进一步收窄,公立医院需求将急速下降,更何况金域医学这类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在部分公立医疗机构,都是不被承认的,需要重新再做,对患者而言是一种负担。
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金域医学,面对市场的变革,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尤其是在上市之后,一举一动都被众人瞩目的时候,金域医学的短板就愈发明显了。
结语
成立于2003年的金域医学,在疫情时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也让许多的投资客看到了这一领域的机遇。金域医学当时也确实站在了风口之上,直接冲到了行业领军地位,可好景不长的是,其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机遇丰满羽翼,走到了现如今这个尴尬的局面。
坏账、股权架构变更等等,对金域医学而言都不是大问题,可当市场随着政策风向大改之后,金域医学又该何去何从呢?答案只能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