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欧博二次科创板IPO背后:研发带头人突离场 产品技术突破难
原标题:浩欧博二次科创板IPO背后:研发带头人突离场产品技术突破难 《电鳗快报》文/高伟
原标题:浩欧博二次科创板IPO背后:研发带头人突离场 产品技术突破难
《电鳗快报》文/高伟
近日,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浩欧博”)浩欧博次闯关科创板引起人们注意,毕竟该公司研发带头人IPO前夕蹊跷离场,并且其产品技术已经抵达了天花板。《电鳗快报》就浩欧博IPO相关质疑向公司发去了求证函,但快两个月了,该公司一直缄口不言。
首发募资减了1000万
据《电鳗快报》观察,9月伊始,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同意浩欧博发行上市(首发)。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4月19日,浩欧博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当年5月8日起开始第一轮问询,截至当年11月19日共回复4轮问询,但是浩欧博却在当年12月初主动撤回申请。时至今年5月11日,浩欧博再次冲击科创板IPO。
值得注意的是,二次闯关科创板,其保荐机构未变,仍未华泰联合证券。但是募集资金金额由第一次的6.19亿元,减至6.09亿元,减少了1000万;并且,本次浩欧博还增加了对食物特异性IgG检测产品的介绍。
据观察,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披露过敏有三大产品线,分别为欧博克、符博克、纳博克,未披露食博克产品。而在最新版的招股书中,浩欧博方面表示,公司业务早期,仅有过敏检测产品,检测少量过敏原项目;目前公司过敏产品已扩展到多个系列,覆盖50余种IgE过敏原及80种食物特异性IgG过敏原。其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包括检测牛奶、鸡蛋、牛肉、蟹等共计80项常见可导致不良反应的食物过敏原,发行人该类产品主要以微孔板/反应板为载体,实现定性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的临床意义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EAACI(欧洲过敏及临床免疫学会)、AAAAI (美国过敏、哮喘与免疫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呼吸过敏学组(筹)/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等国际国内过敏研究权威机构出具的指南,不推荐将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用于食物过敏检测。
研发带头人IPO前夕离场
招股书中,浩欧博表示,该公司设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为技术创新及产品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与同行相比,浩欧博研发费用率逐年降低并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研发部门还发生了“换帅”。
招股书显示,2018年11月10日,因个人原因,李庆春辞去浩欧博副总经理职务。在加入浩欧博之前,李庆春曾在美国多家医疗诊断公司如美国DPC医疗诊断公司、美国西门子医疗诊断公司、美国诺华制药分子诊断部门等担任研发要职。
据了解,李庆春主要负责研发中心的全面管理,包括研发计划和预算的制定,产品开发的进度控制与监督等方面工作,根据研发战略和研发计划,组建研发团队和设置研发机构,建立研发相关制度和流程并监督执行。同时,李庆春还负责研发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协助研发产品的中试转化。在浩欧博工作期间,李庆春优化了酶联免疫法等产品,并根据公司捕获法产品和化学发光产品的发展战略,制定研发计划,扩充了浩欧博的研发团队,建立和完善了研发制度和流程,对浩欧博的产品研发起到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从个人履历及在浩欧博的工作职务看,李庆春称得上是浩欧博的“得力干将”,在浩欧博足足倾注了六年心血。而2019年1月28日,浩欧博在江苏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这也意味着,在该公司IPO申报前夕,李庆春这一研发带头人在就职六年后离场,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产品技术已到天花板
事实上,在公司两次申报科创板期间,上交所都对公司主导产品的市场前景和技术优势予以高度关注,要求公司“就过敏检测、自免检测产品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作出有针对性的重大事项提示”,“补充披露技术水平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比较情况,是否有明显优势或劣势及依据”。
根据招股书,浩欧博的体外诊断试剂集中于过敏及自免检测两个细分领域,且在两个领域面临不同的竞争情况。在过敏细分领域,浩欧博已取得了30%左右的份额,是其目前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过敏检测整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2018年国内过敏检测市场容量为4.64亿元,公司市场份额继续提升面临较大的压力。如果未来过敏检测市场容量增长不及预期,将对公司经营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浩欧博进入自免检测市场较晚,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面临较大的竞争风险。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过敏检测试剂销售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维持在70%左右,自免检测试剂收入的占比则不到三成。
与此同时,浩欧博目前主流技术产品酶联免疫法产品,还存在可能被化学发光产品替代的风险。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主流免疫诊断技术,其中,化学发光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范围宽、全自动、定量、随机上样、灵活组合和质控更严等优势和特点,在肿瘤标记物、传染病、性激素和甲状腺功能等疾病诊断领域已成为市场主流。浩欧博在招股书中表示,酶联免疫法等产品目前在过敏和自免检测领域仍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更具技术优势的化学发光产品很有可能逐步替代现有产品。如果公司不能紧跟行业技术更新的步伐,或者推出的新产品未能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市场占有率可能面临下滑风险,进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股权高度集中在母子三人手中
浩欧博的股权高度集中,大部分股权掌握在WEIJUN LI 、JOHN LI、陈涛母子三人手中。据招股书申报稿显示,WEIJUN LI及JOHNLI通过海瑞祥天间接持有公司74.217%的股权;WEIJUN LI、JOHN LI之一致行动人陈涛为苏州外润执行事务合伙人,苏州外润直接持有公司20.933%的股权,苏州外润为海瑞祥天的一致行动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实际控制人WEIJUN LI、JOHN LI 和陈涛合计控制浩欧博95.15%的表决权。
从人物关系上看,WEIJUN LI、JOHN LI、陈涛三人系母子关系。WEIJUN LI系JOHN LI、陈涛的母亲,JOHN LI系陈涛弟弟。WEIJUN LI为多米尼加国籍,JOHN LI为美国国籍,陈涛为中国国籍。其中,JOHN LI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涛为董事、副总经理。
市场人士认为,一直以来,股权集中、“一股独大”被视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绊脚石。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如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某一自然人或者家族,公司治理结构弱点将更加突出。家族式企业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弊端。家族成员之间容易通过控制董事会来影响公司的重大决策,有可能伤害其他小股东的权益。在聘用人员方面,容易“任人唯亲”,在职工升职考量上,容易受道德影响优先给“有背景”的人升职加薪,可能导致其他人才的流失,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市场质疑,这种家族式企业,若实际控制人通过行使表决权或其他方式对公司经营、财务决策、重大人事任免和利润分配等方面施加不利影响,将存在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