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B站真的用爱发电了
7月21日,哔哩哔哩宣布将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灾区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
河南灾情牵动着国人的心。
7月21日,哔哩哔哩宣布将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灾区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
截至今日,我们已经捐赠5000份凉席、500份粮油包、82台发电机,为5个村庄配备了5台挖掘机和5台装载机。
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物资抵达灾区的情况。
洪水来临时,19岁的小彤正在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汇龙村的老家过暑假。
暴雨从前一天晚上开始下。到了第二天早上,她发现窗外的淤泥已经和窗户齐平。
泥土堆积在小彤的房间里
小彤从小到大没见过这种程度的暴雨,“我都没意识到这是一场洪灾”。
整个天都是灰蒙蒙的,看不到一点太阳。
村里的大多数房子都背靠山坡。泥石流从山坡上朝她家滚来。她和父亲都吓坏了,手忙脚乱地往外面赶水。
但泥土越来越厚,最终冲破窗户,她的书和电脑都被埋了进去。
在房间和客厅,泥土甚至淹过了大腿位置。父亲见势不妙,便拉着她和母亲逃到村里的暂时避难处。
汇龙村第一小组路口,被洪水冲坏的汽车
一路上,他们看到路旁的树全倒了。许多房子被土填满,大门都
经过一个水流湍急的路口时,几个人只能互相搀着一步一步走。
“我当时真的觉得,如果这个雨再不停,我可能就没命了。”
那一晚,一家人被吓得睡不着觉。
小彤在家中清理淤泥
汇龙村约有1800名村民,是当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一场洪水过后,水电网全断。
路面架空坍塌,原本呈阶梯状的山坡也被冲刷平。
小彤向远处望去,原先的商店、工厂全被水淹平,只剩下一片荒芜。
虽然一家平安,但洪水退去后的日常生活依然艰难。
用电成了一大难题。
小彤的哥哥在郑州,那天她一连发了三四十条短信都是发送失败。
一个星期后,小彤一家人的手机全没电了,只有爸爸还剩下30%。
“你知道怎么用的吗?每次开机看一下时间和天气就赶紧关,一点都不敢浪费。”
没有电,就无法做饭、烧水。
小彤只能每天用雨水擦一下身体,实在需要热水的时候,就把水放在太阳下面晒一会儿。
在受灾严重的支石村,村民在用积水洗锅。
直到24号,村里收到了B站捐赠的发电机,情况开始随之好转。
首先解决的是吃饭问题。
在此之前,村民们已经连续吃了好几天的方便面和矿泉水,一口热饭成了奢侈。
发电机到了以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开始到村里的广场给村民做饭烧菜。
每天两顿,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六点半,村民们一到饭点便来广场排好队等待分饭。
村中不少老人都对能吃上热饭感到高兴,排队时忍不住笑意。
小彤和父母也来到了到广场上。
吃完饭后,她们打算去亲戚家寄宿。
由于村里的信号塔获得了供电,村民们的手机也充上了电,他们终于能给亲人朋友们报个平安
汇龙村一位村民正打着电话和朋友聊起家里的灾情。
在一些低洼的地区,积水还没完全退去,这样还是会威胁到村民的安全。
村干部便决定拿着发电机和泵把积水抽干。
渐渐地,村里开始恢复往日的样貌。
村民们决定每家每户派出代表,到村里的公共场所、道路上参加清理淤泥的工作。
每天六七个小时,他们就在烈日下清淤。
小彤也在帮助家里人清理房子的淤泥。
淤泥越来越硬,这让她很吃力。
在此之前,她什么农活都不会干。
好不容易,她和妈妈从淤泥里挖出了被子,洗干净晒在了家门口。
家里已经成了这样,小彤估计没几个月甚至更久是很难恢复的。
同时她也担心着暴雨再次来临,房子会不会倒塌。
用她的话来说,“这是一次被迫长大的经历。”
家几乎毁在洪灾上,小彤担心爸爸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会坚持不住倒下去。
逃到避难处的那晚,她拉着爸爸的手在楼梯口坐了一夜。
她不断尝试去鼓励爸爸乐观面对,“房子没了可以再建,大不了我和哥哥出去打工”。
小彤家的故事,是B站救援物资覆盖到的灾区人家的一个缩影。
“不同于以往的捐款模式,在数字化的今天,除了向专业的公益机构捐款,你还要持续跟进捐了什么物资,具体干了什么,持续地向社会公布,只有这样公开透明,才能获得大家的信任。”
河南洪灾发生之后,B站公益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天关注灾区的新闻,和一线工作人员保持通话。
得知灾区的方便面、矿泉水已经大量囤积,发电机却仍存在缺口时,工作人员联系了中国扶贫基金会。
于是在7月27日,哔哩哔哩正式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巩义市捐赠了50台发电机,后又根据实际需求,追加了32台。
其他救援物资也都经过了仔细的考量。
凉席是为了在酷暑中为民众送去生活必备品,粮油包是救援过程中必要的生活物资,挖掘机和装载机是提供给村民的清淤设备,而拟采买的弥雾机是用于灾后防疫期间大规模消杀病毒。
7月31日晚,新冠疫情在河南蔓延,村民们聚集在村委会做核酸检测。
目前,救援活动还在进行中。
B站准备再采购1200个折叠床,投入50万用于采购消杀设备,再投入200万支持20个村子开展“以工代赈”项目。
紧急救灾一个月后将进入灾后重建阶段,2000万捐赠中的1500万元都将用在这里。
工作人员解释:“紧急救灾的大众关注度是最高的,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对灾区人民来说最重要的其实是灾后重建。”
救灾工作,才刚刚开始。
一位前线救援人员的朋友圈 采写 | 布欧 陈劲 摄影 | 陈劲 编辑 | Raku 小胡 运营 | 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