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京:返乡创业谋发展 致富不忘众乡邻

1.jpeg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从培养乡土人才入手。

说起田振京,河南省虞城县镇里固乡枣子营村的村民们纷纷称赞不已。

田振京是枣子营村的党支部书记。2000年大学毕业后,他到浙江一家阀门厂打工,因为头脑灵活很快掌握了多项技术并笼络了一圈市场人脉,2014年他和朋友在诸暨市店口镇建立一个代工作坊。经过多年的打拼,他有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积累,而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他毅然选择了返乡创业。2015年7月他回家创立了亿通塑胶阀门厂,由于技术过硬,产品质量有保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每年销售额达千万元以上。

为更好地带动村民致富,田振京主动将企业搬进镇里固乡产业孵化园,吸纳贫困群众30多人从事配件加工,每人月工资达3000元以上。在他的带领下,30多家贫困群众先后脱贫致富,同时他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村民们分享,带动了本村部分青年和周边四个贫困村加入创业行列。2017年他被评为县级返乡能人先进人物。

2018年3月,年仅36岁的田振京被选为枣子营村支部书记,村班子又吸纳了三名有致富能力的年轻人,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农村要想富,主要靠支部。堡垒要坚固,关键看干部。”田振京在给村全体党员上党课时说。自他从上大学开始,就把学成后回报家乡的心思牢牢植在了心底,立志为家乡的发展献一份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从培养乡土人才入手。一方面田振京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计算机专业优势,组织农村党员利用远程教育、农民党员上网培训基地进行政治理论、技术知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学习;一方面定期聘请县党校教员和县农技专家到村授课,提升农村党员和群众的综合素质。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田振京带领着支部一班人从凝聚党员上下功夫,主动上门与群众认亲戚、拉关系、谈发展、讲政策,在解决村内道路、人居环境及美化等问题的同时,总想着怎样才能找到鼓得起村民腰包的产业,适合枣子营村经济发展的路子等问题。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立了“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的思路,引进项目落户发展,壮大村集经济,重点围绕大棚蔬菜、养殖、新品梨种植等三项重点产业谋发展,鼓励和引导发展畜禽养殖业、返季节蔬菜、新品梨种植,帮助农户发展1—2个产业。

早在五十年前,枣子营村集体就有百十余亩酥梨,随着品种的老化,面积逐渐萎缩不足30亩。田振京看到秋月、黄冠等新品种梨的市场前景,鼓励有种植经验的党员薛进福等三户人家开始新品种梨树种植。由于周期长,见效慢,刚刚起步,在技术和资金上成了问题,在接下来的销售路上也不顺利,村民的积极性几度受到重创。

如何重拾村民的种植信心,让大家在以后能大胆、放心、安心种植?田振京一方面跑项目、融资金、找销路,一方面自费到周边的县市学习种植技术,几年下来,他从“门外汉”成为了“行家里手”。田振京也先后自掏腰包十余万元新进一批优质新品梨树苗,采取奖补办法,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村里的梨树种植由最初的13户发展到100多家,种植面积扩大到600余亩。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是凝心聚力的经济基础。田振京和村支部一班人开启了盘活闲置废地和废旧坑塘的发展思路。“说了就干部,定了就算”,自2018年连续两年对村内9个废闲坑塘进行清淤后进行四围绿化,建设休闲凉亭、健身步道、安装健身器材等,使昔日的垃圾坑成为而今群众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将清淤后的50余亩坑塘发包给水产养殖能手发展渔业养殖。2021年3月,田振京通过招商引进两家洁浴塑业加工企业,进场规划、设计厂房,仅用3月时间落成了两座4500平方的钢构厂房,当年10月开始正式生产,安置劳动力就业近百人。目前,枣子营村既盘活了废旧坑塘和闲置废地,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年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

作者:王支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00:57
下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