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科技IPO:管理团队年薪1500万元 过去三年亏了12.5亿
原标题:太美科技IPO:管理团队年薪1500万元过去三年亏了12.5亿 《电鳗财经》文/李炳瑶
原标题:太美科技IPO:管理团队年薪1500万元 过去三年亏了12.5亿
《电鳗财经》文 / 李炳瑶
由于更新财务数据,近日,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美科技)中止了科创板的IPO进程。招股书显示,太美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和服务覆盖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市场营销等环节。
在研究该公司提供的上市资料时,《电鳗财经》注意到,近三年半时间,太美科技亏损约12.5亿元,与此同时,高管们却享受着每年1500万元的薪酬。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该公司的合同负债增长大幅减速, 这是否预示着该公司营收增长的唯一亮点也将消失。在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该公司还要用7亿元募集资金买房。
高管拿着1500万年薪 三年半亏损12.5亿元
2021年末,太美科技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计划融资20亿元,冲刺A股医疗SaaS第一股。天眼查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太美科技一共开展8轮融资,融资金额近30亿人民币,其中最近一轮E轮融资吸金12亿元,云锋基金、软银中国资本、高瓴、腾讯投资等机构均在其中。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太美科技共有46名股东,前五大股东分别是赵璐、林芝腾讯、经纬创腾、五源晨熹、南京凯元,持股比例分别为17.24%、10.43%、9.38%、3.84%和3.83%;其中,林芝腾讯为深圳市腾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腾讯控股通过林芝腾讯、苏州湃益间接持有太美科技12.06%的股份。
由于实控人持股数量低,太美科技采用表决权差异安排,即实际控制人赵璐所持太美科技股份设置为特别表决权股份(“A类股份”),剩余股东所持公司股份为普通股份(“B类股份”),每一A类股份拥有的表决权数量是每一B类股份拥有表决权数量的8倍,因此,赵璐拥有太美科技62.50%的表决权。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太美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997.43万元、18737.76万元和30295.23万元及18820.05万元,2019年及2020年收入增幅分别为212.43%及61.68%。但在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太美科技的净利润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报告期内分别为-18313.43万元、-38880.01万元、-52438.24万元和-15840.52万元。
在业绩亏损的情况下,报告期内,太美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8.61%、47.44%、40.94%和39.24%,该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徘徊不前,其中医药市场营销解决方案、数据解决方案呈下滑趋势。
审核问询函提到,太美科技需要针对医药市场营销解决方案、数据解决方案毛利率呈下滑趋势的原因,结合相关产品 2021年1-6月收入增速下滑的情况,分析相关产品市场是否发生不利变化。
对此太美科技一一作出了解释。太美科技表示,医药市场营销解决方案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家实施集采政策后,公司需要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公司进行的定制化项目,导致人力成本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太美科技曾因并购形成大额商誉且存在商誉减值风险。2019年,太美科技收购了软素科技和诺铭科技,当时合计形成商誉1.61亿元,后来由于软素科技经营业绩未达收购时的承诺金额,该公司已分别于2020年末和2021年6月末计提了2948.35万元和3463.42万元的商誉减值损失。
此次商誉减值也成为了监管层重点关注的对象。对于子公司业绩不达标的情况,太美科技结合业绩承诺相关条款,说明了软素科技的业绩完成情况以及2021年的业绩完成情况、是否涉及业绩补偿等等。
在问询函的回复中,太美科技表示经核查,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认为太美科技收购软素科技和诺铭科技对可辨认净资产的识别过程及结果,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评估、商誉的确认准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太美科技获得的政府补助的金额及占比都在不断增加,报告期内分别为148.71万元、320.26万元、876.60万元和974.3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48%、1.71%、2.89%和5.18%。
在毛利率徘徊不前的情况,该公司“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何时能结束?
事实上,在严重“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下,太美科技的高管们还拿着高昂的薪酬。报告期内,该公司高管的薪酬总额分别为950.39万元、938.51万元、1450.6万元和737.23万元。其中,2020年,该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的薪酬为182.3万元,董事马东的薪酬为125.24万元,董事张宏伟的薪酬为174.27万元,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倪晓梅的薪酬为148.6万元,上述四人的薪酬合计超过600万元。
合同负债增长大幅减速 营收增长难以为继?
招股书显示,2019年及2020年,太美科技的收入增幅分别为212.43%及61.68%。太美科技表示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扩大,收入增速有所放缓。该公司未来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该公司现有业务增长情况、新业务推广落地情况、行业政策、客户需求变化等因素,若前述因素出现不利变化,可能导致该公司未来收入金额不能持续高速增长。
事实上,我们已经注意到的太美科技的营业收入正处于下降的道路上。
招股书显示,太美科技的主要经营活动为软件销售及医药临床、药物营销相关服务,其营业
收入主要来自于销售临床研究解决方案、药物警戒解决方案和药物营销解决方案相关系统产品及提供相应增值服务。
在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太美科技提供的SaaS产品中,1)独立影像评估解决方案相关的 SaaS 产品使用费与上传访视点数量相关,确认依据为已上传访视点数量。2)其他解决方案中的 SaaS 产品使用费按已使用期间占授权使用期间或项目时间进度,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内分摊确认收入。
太美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提供的定制化软件开发业务及医学会务服务,以经客户确认的完工确认函/完工确认邮件作为确认收入的依据。该公司提供的各项业务中相关的系统配置、专业服务,各期结算交付的服务成果均根据合同约定的各项服务内容确定,以经客户确认的完工确认函/完工确认邮件作为确认收入的依据。
太美科技以上对收入确认的解释过于“专业”,对深入了解该公司的收入确认方式无太大帮助。在实际商业中,部分SaaS类公司会激励客户一次付费多年的订阅服务,会给予客户一定的折扣,这个数据在财务报表上的科目就是“合约负债/合同负债”。对于客户复购率强、市场竞争格局比较好的行业,客户更倾向于一次付费1年以上。
根据会计规则:合同负债/合约负债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如企业在转让承诺的商品之前已收取的款项。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预收账款”,会略微存在一定的差别。理解这个指标的商业意义和本质更为重要。
“合同负债”这一关键科目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被机构解读为合同负债激增证明下游客户给公司提前支付费用,说明未来销售的确定性,暗示细分赛道进入高景气阶段,正逐步兑现细分行业长期发展的逻辑。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投资SaaS类公司需要注意一个关键点:就是该公司产品的商业化是否已展开,具体的指标如合同负债的数据增长情况。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太美科技的合同负债分别为3666万元、6028万元、8835万元和10415万元;2019年的增速为64.4%,2020年的增速为46.6%,2021年上半年比年初增长了17.9%。
合约负债是营业收入的先行指标,是SaaS类公司跨域鸿沟的最重要的财务指标,预示着公司未来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情况。
虽然太美科技的营业收入在大幅增长,但从该公司的合同债务情况来看,该公司在未来几年营业收入增长将会大幅减速。
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还要7亿元买房
招股书显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太美科技及其子公司共拥有 75 项专利授权,其中
35 项为发明专利、1 项为实用新型专利、39 项为外观设计专利。
报告期内,太美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052.94万元、8370.90万元、10899.31万元和8090.4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7.58%、44.67%、35.98%和42.99%。
尽管太美科技的研发费用占比较高,但其绝对金额远低于该公司的管理费用。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管理费用分别为1.15亿元、3.38亿元、4.19亿元和1.27亿元,高于其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总和。
结合该公司高管们近1500万元的总薪酬,其管理费用的高企也是可以“理解的”。另外,该公司的融资额将会有8.45亿元用于人员招聘、人员培训等人员投入,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手握货币资金12.89亿元的太美科技科创板上市募资计划,是为了保证管理费用的持续吗?
根据《科创板上市规则》,对于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的公司,其市值及财务指标需满足该规则第2.1.4条标准中的一项: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或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太美科技2020年营业收入为3.03亿元,低于5亿元。太美科技似乎只能选择“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作为上市标准。
成立至今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总额高达23.55亿人民币,机构股东多达43家,在2020年的F轮融资总额更是高达12亿元。主营产品营收和净利润没有实现明显扭转的情况下,太美科技的估值却被不停的做大,甚至有媒体认为,太美科技存在资本运作,是为了迎合“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的上市标准。
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太美医疗的2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临床研究智能化协作平台升级项目、临床研究企业端系统研发升级项目、独立影像评估系统研发升级项目、药物警戒系统研发升级项目。
此次募资项目中的临床研究智能化协作平台升级占总融资额的65%,远高于其他项目,原因在于公司计划投入7亿人民币买房。
对于一家销售额不高且处于亏损当中的企业,花费如此大规模资金购买房子,这是否合理?
对于上述问题,《电鳗财经》向太美医疗发去了求证函,但截至发布时还未收到该公司的回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