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桂林需要把三个短板补齐
要想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必须让更多人了爱上桂林。
【蓝科技观察】提起桂林,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有两个显著的标签。一是小学课文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成为很多人永久的记忆;二是2004年张艺谋打造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呈现出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桂林。
除此以外呢?
不是桂林旅游没有优势,而是大多数人对桂林的印象似乎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样子。
所以,当下的桂林举全域之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试图把桂林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发挥桂林自然资源优势,成为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这条赛道无疑是正确的。
不过,和其他城市相比,桂林其实晚了一步。海南、深圳等地,国际旅游城市已成为一张金字招牌,经营得风生水起。和这两个城市相比,桂林的优势是什么?
但至少桂林的力度是空前的。进入2022年以来,桂林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节奏在加快。
9月2日,广西办公厅发文要加快推出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世界级旅游文化之都等,全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并给出具体指导意见,提出2025、2030、2035年的分期目标。
11月20日,首届世界级旅游城市发展论坛在桂林理工大学召开。这一切,都清晰地向外界表达,桂林向国际旅游城市迈出了一大步。在当前的环境下,更加凸显桂林想把文旅牌做好的决心。
不过,桂林要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和海南深圳等城市横向对比,就看出其短板所在,这也是桂林要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必须突破的三个短板。
短板一:要抛弃门票经济。
海南除了旖旎风光以外,有国内最大的免税商店,可以满足很多人旅游购物的需求;有日益壮大的航天科技,有已形成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会展经济以及模特大赛等文化活动,有正在吸引全球目光的自贸区向世界辐射。
而深圳,除了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科技名片以外,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及令人难以忘怀的美食。
这些优势,显然是桂林不具备的。和其他旅游城市相比,不是桂林没有秀丽的风光,而是与时俱进的步伐慢了一拍。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旅游,尤其是假日经济开启的长假,是满足人们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自然风光为第一阶段的旅游黄金期,如今则大不相同。
当人们早已有更多国内国际旅游的机会时,更期待赋予旅游新的内涵。本质上是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和文化素质的提升,需求不断增加。
弹指一挥间,张艺谋打造的《印象·刘三姐》,有二十年了,在技术迭代,人们的欣赏和阅读能力在不断提高时,桂林的旅游似乎固步自封,创新能力慢。
如果还以门票经济的方式开门迎客,有多少人愿意为此买单?所以,桂林打造国际旅游城市,首先要摒弃门票经济的方式。需要有吸引年轻人互动的社交玩儿法,需要让外界清晰认知桂林旅游的新内涵。
短板二:要有讲精彩故事的能力。
桂林凭什么就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一个丁真,带火了四川甘孜州的旅游频频登上热搜。
一个最丑局长,把湖北随州旅游送上热搜。
而桂林呢?老一代人熟悉的刘三姐渐行渐远,桂林留给年轻人的符号又是什么?
桂林不是没有文化底蕴,也不缺少精彩的历史故事,而是缺少讲故事的能力和讲故事的人。
眼下,80后、90后乃至00后日渐成为旅游主力军,相比于上一代人的“贪大求全,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式旅游,他们更偏爱个性化、有仪式感、深度体验式的旅游。同时,旅游的社交属性日益明显。
那些精彩的故事,吸引年轻人趋之若鹜。而今天的桂林,缺少长沙的活络,缺少上海的时尚,讲不出精彩的故事,如何吸引年轻人?
其实,【蓝科技】看好桂林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因为桂林更有历史底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即今天的桂林。而且,桂林独特的甑皮岩文化代表了距今12000—7000年间古人类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一种最佳适应方式,承载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历史信息。
这些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是海南和深圳这两个年轻的城市不具备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桂林把历史文化借助科技手段,演 出精彩的故事,其吸引力或不弱于海南与深圳。要知道,欧美人甚至亚洲的日本韩国等,非常喜欢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其实,眼下的很多年轻人更愿意探寻历史文化足迹。一部《长津湖》带火了辽宁丹东的旅游,一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带火了四川亚丁稻城,一部《陈情令》带火了贵州都匀螺蛳壳山。
这些成功的案例都有一个共性,即通过影视载体精彩纷呈的故事,带火了当地的旅游,甚至成为网红打卡地。
和很多地方相比,桂林的自然风光和资源用“甲天下”来形容并不为过。只是,当下的时代,还需要让老故事更符合年轻的口味,需要不同的符号继续讲着相同的故事。
短板三:营销要突破本地化。
其实桂林的城市营销最近几年有明显的起色。和过去相比,桂林通过短视频等载体,讲故事的能力有了质的跃升。但和其他国际旅游城市相比,桂林在全国范围内的营销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而不能局限于广西及周边区域。
北京的历史感,上海的时尚感,深圳的科技感,重庆的魔幻感,海南的闲适感,都个性鲜明,而作为老牌旅游城市的桂林却显得多少有点尴尬。甚至找不出一个贴切的形容词,去定位这座城市的风格和气质。
无论是在城市气质营销还是旅游产业营销上,桂林都显得力有不逮。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始终没能讲出一个有灵魂、有桂林独特气韵的故事,让曾经那个“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互联网的大潮下有些黯然。
一个叫丁真的小伙,让人看到了不止是他的帅气和明媚皓齿,背后更是甘孜旅游经济升温。
如果把桂林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那么桂林就是手捧金饭碗,却很木讷的一个人。是一个善良真诚却不懂营销的人,是一个酒香却走不出巷子的人。
除了海南和深圳成为桂林的榜样以外,若想补齐在城市营销上的短板,桂林大可以跟隔壁兄弟长沙取取经。
从普通中南部省会到新晋网红热门城市,长沙仅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橘子洲、岳麓山、湖南省博、酒吧一条街等标志建筑,红色湘军文化与明星文化让星城兼具历史的厚重感和现代的时尚气息。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黑色经典臭豆腐等美食的火爆出圈……都让长沙实现了热门旅游城市比拼的弯道超车,成为其他城市发展旅游的参照物。
眼下,桂林一方面应当找准自己的城市定位,打造更贴合自己的城市标签,另一方面要加快将单一旅游产业升级为城市大文娱综合产业,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IP,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结语:本篇文章,我们意在发现桂林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存在的不足。简言之,除广西周边以外,外界对桂林旅游的深度与广度还需要拓宽。要想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必须在全国甚至全球,让更多人了解桂林,爱上桂林,这才是成功的基础条件。
(图片:吕歌。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