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真的来了

1.jpeg

  人口确实在减少,但不必太担忧。 1 人口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的到来,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快。

 

人口确实在减少,但不必太担忧。

1

人口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的到来,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快。

按照此前专家的预测,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的时间,最快会发生在2025年左右。没成想,话音刚落,负增长就提前3年到来了。

就在今天(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除了3%的GDP增长率,最受大家关注的就是人口数据。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

减少85万人。

具体来看,2022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啥概念呢?根据能查到的数据我梳理了一下,这是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即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要知道,高峰时期,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500万甚至2000万以上,千禧年之后也还有1000万左右。

人口下降的趋势,其实早就出现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整个2021年,我们只比上一年增加了48万人。

如果把时间再拉长一点,和1987年的高点相比,现在我们的人口出生率仅有当年的1/3,自然增长率更是只有当年的1/10。

 

面对全国出生人口的暴跌,有人曾把原因指向疫情。

例如,人口学专业期刊《人口研究》曾发表一篇文章《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出生人口变动影响》认为——

2020年初的疫情暴发严重抑制人们的生育计划,导致了年末的出生人口大幅下降。

在研究者看来,疫情之下,年轻群体的就业、收入状况不确定性明显加剧,婚育安排进一步延后或取消,女性的生育养育困境进一步加剧,多种原因加速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率的下行。

但,疫情真的是主要原因吗?同样是疫情期间,新西兰的新增人口却走出了相反的行情。

新西兰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的一年里,该国新生儿数量比上一年有显著增加,新生婴儿数量创下2015年以来最高。

 

疫情只是表象,我们的人口问题,已经来到一个关键转折点。

2

生育率已经低于日本

很多事情早有迹象。

去年三月份,《202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山东省全年出生人口75.04万人,出生率7.38‰;死亡人口74.83万人,死亡率7.36‰;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02‰,全年自然增长人口仅为——

2100人。

而此前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山东人口超过1亿,仅次于广东省——

一个人口过亿的超级大省,一年的自然增长人口不足3千!

更关键的是,在全国GDP总量排名靠前的大省里,山东是为数不多的“生育大省”,一句话:爱生娃。

山东统计年鉴显示,2001年到2019年的18年间,山东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均在百万以上,人口出生率均超过11‰。

更经典的是“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山东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遥遥领先——

2016年,山东自然增长人数为10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7.89‰,自然增长率为10.84‰,创下1987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2016年和2017年,山东的出生率连续两年高居全国榜首,其中二孩占比分别为63.3%和66.8%,是拉高出生率的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

“最敢生”的省份。

 

但就是这样一个省份,如今也生不动了。按照这个趋势,山东离人口负增长估计也不远了。

山东只是一个缩影,根据此前的公开数据,除了西藏、贵州、广西、甘肃、海南,其他省份的生育率基本都在下滑。山东生不动,河南、江苏这些人口大省,也生不动了。

这背后,是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无奈现实。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60年中国生育率达到5.7%。2016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1.6%。而七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是1.3,也就是说,现在我国平均每个妇女只生1.3个孩子。

 

理想状况下,一对夫妇需要养育2个孩子,才能确保持上下两代人口的基本平稳。如果总和生育率低于1.5,那么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将会变得很困难,甚至不可能。

目前世界平均总和生育率是2.41,我国目前的生育率水平,不仅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比“高龄少子化”的日本(1.34)还低。

生育问题,正在成为这个古老民族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3

不生娃的背后

一个趋势是,如今的中国,正在加速滑向日韩那样的老龄化、少子化社会。

其实高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这一点从政策风向的变化可见一斑。

从计划生育的放松,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放开三孩”。鼓励人们生育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

奇怪的是,年轻人似乎无动于衷。

早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人口专家曾估计这一政策将使出生人口峰值达到4995万。但实际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仅比2015年增加131万人,到2019年出生人口甚至降至1465万。

鼓励生,为何大家却不生了?一个最大的原因,或许是——生不起。

有父母曾算过一笔账,在一个小县城,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最少要花费50万元。在一线城市,这个数字可能是200万。如果算上孩子留学,那更是一个无底洞。

 

在网络上,人们对于生孩子的恐惧甚至化成了一股“怨念”——

“没钱还想生孩子?进口奶粉和尿不湿的价格了解一下?”

“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月薪5千的我已经精神结扎。”

“一年的工资不够买两平米学区房,难道孩子出生就注定要千军万马独木桥才能上个好学校?”

知乎上,一个网友的回答更是令人沉思——

“我已经很苦了,为什么还要生一个孩子让他来这世上受苦呢?”

何况,还有“三座大山”横亘在年轻人的面前——

1、高昂的房价。2004-2018年,房贷收入比(居民房贷余额/可支配收入)从16.2%增至47.6%,带动居民债务收入比(居民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从28.6%增至88.4%。

2、攀升的教育成本。1997-2018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3%,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家庭被迫选择费用较高的私立幼儿园。

3、持续上升的医疗费用。1995-2018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7倍,远超可支配收入9.2倍的涨幅。

有人说,房价、教育和医疗“三座大山”压顶,敢生孩子的都是勇士。

 

而且,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是:有人不想生,有人连对象都没有。

珍爱网2018年终发布的《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单身人群中有59.46%的人单身时长为3年及以上,超7成单身男女脱单被动,有三成理想结婚年龄为30至33岁。

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这“三把刀”更是进一步削弱了生育基础。

一边是加速滑向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危机,一边却是不愿生、不敢生的社会现实。

这是一个魔幻的世界,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

4

尾声

很多迹象都在表明,自有中华文明史以来,从夏朝至今,除去常年战乱导致的人口急剧下降之外,中国的人口数量似乎一直位于世界的最顶端。

在第一的位子上待久了,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跨过14亿大关后,中国的人口即将迎来历史性的转折点。

按照部分机构的模型预测,印度人口最迟会在2024年超越中国。在此之前,我写过多篇关于人口的文章,人们不愿意生的原因也分析了很多,甚至还得出了一个结论——

等哪一天,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被真正掀翻之日,也就是人们欢欢喜喜生娃之时!

但越研究,我越发现,人口的下降,似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把人口问题都归结为“三座大山”固然能短暂地安抚我们内心的焦虑,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过去很多年,我们的耳边都充斥着一个理论:不断膨胀的人口将消耗完地球的资源。但现实可能和这个理论完全相反——

这几年,从东亚到欧洲、从美国到巴西,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新生儿数量大幅下滑的现象。美国人口增长率80年来最低,韩国则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就连印度,如今的生育率也已经跌破了2.1。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刊登的研究报告显示——

世界人口数量到了2050年前后,将从今天的78亿一直上升到97亿左右,但会在45年内呈现下降趋势,到2100年人口将下降近10亿。

 

更关键的是,全球人口下降的进程一旦开始,就不会结束。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再怎么鼓励生育,发多少钱,生育率似乎也得不到扭转。

这个趋势,在社会学中也能找到答案。

在农业社会,家庭的首要功能是生产,其次是生育,人们忙着纺织、种田以及生更多的孩子来纺织、种田。只有生产和生育,才能保证一个家族的壮大。

但进入工业社会后,人们发明了纺织、种田的机器,人力被机器取代,生孩子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到了生产力更发达的社会阶段,这种趋势更为明显。换句话说,遍地都是机器人的时候,人类可能真的没那么想生孩子。

到那一天,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那句话,可能要变一变了——

人口,将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15:27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