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出海浪潮中 TCL墨西哥制造的十年得失

1.jpeg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有足够大的机遇,也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挑战。

  在墨西哥与美国交界的最西边,一道棱柱形状的铁栅栏延伸至海中,在海浪与海风的侵蚀下,边境墙上的涂鸦已变得模糊。南侧的海滩上游人如织,北侧的加州海滩空无一人。

  这道长达上千公里的边境墙,自西向东分开了两个世界。最连贯的一段,是从墨西哥蒂华纳至华雷斯,这也是美墨边境上经济最活跃的两大都市圈。

  这里经常被人提起的是毒品贸易,实际上这与绝大多数人无关。蒂华纳与华雷斯均是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重镇,TCL、海信、京东方、三星、富士康、和硕、伟创等业内龙头都在这里建有工厂。

  TCL是中国大陆最早来墨西哥布局产能的公司,2014年就收购了日本三洋在蒂华纳的工厂,至今已超过十年。海信与京东方则分别在2016年和2021年来到墨西哥。

  不只在电视行业,过去以墨西哥为跳板进入美国市场的多是欧美和日韩企业,而现在,这块跳板上出现了更多中国面孔。2023年,墨西哥首次取代了中国长达17年的美国第一大进口国位置。墨西哥最大的商业银行BBVA对工业园区协会做的调查问卷显示,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至2022年,进驻墨西哥的外资企业中,美国占比35%,中国仅占比6%。而到2025年,中国公司占比将达到20%。

  2022年之后,中国企业对墨西哥的投资陡然加速。在这场浩浩汤汤的中国制造向墨西哥的进发中,中国企业受限于全球化经验不足而屡屡碰壁。许多人到了墨西哥才意识到,资本再强大,也难以弥合语言差异、文化鸿沟与生态排异。如今,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业企业远赴墨西哥建厂投产,更多企业在调研、观望,但没有真正经历过,就很难确定究竟在墨西哥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2024年5月下旬,《财经》先后走访了TCL位于蒂华纳和华雷斯的两家工厂,一家已经营十年,正处于提升盈利的关键节点;另一家也有五年,正处于扩大产能的能力跃迁期。恰好对应中国工厂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怎样扩大生产能力以跟上市场增长节奏,怎样降低成本实现盈利?

  在这两家工厂,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种种尝试,如何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扩大收益,如何做到耳聪目明,实现精细化管理,如何落地本地化、将中方与墨方团队拧成一股绳。

  大部分去墨西哥建厂的中国企业以北美市场为目标,无论前期是否盈利,守住北美市场的订单才是重点。TCL的两家工厂已经实现了对北美市场的支持,市场研究机构Omdia数据显示,2023年TCL电视在北美零售量排名第二。

  TCL1981年成立于广东惠州, 是最早启动全球化战略的中国企业之一,1999年即赴越南建厂,2004年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拥有了跨大洲的工厂和渠道。目前TCL海外生产基地分布在越南、印尼、印度、巴基斯坦、波兰、墨西哥、巴西七个国家,电视机产能超3000万台。这些海外工厂和TCL在惠州、成都的工厂一道,建立起TCL终端业务的全球供应体系。

  华雷斯MASA工厂,重整秩序

  2023年7月,李精喜停下了手头正在读的MBA,来到了华雷斯,担任TCL电子旗下的墨西哥MASA工厂副总经理。他接下的任务是重整工厂,年产能提升至200万台,包括新建两条大尺寸产线,以及自建注塑能力,引入5台大型注塑机,总投资金额约一亿元人民币。这还只是第一阶段,往后产能要进一步扩充。

  “目标已经明确了,这件事必须要干,而且要干成。”李精喜说。

  如果说墨西哥在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中是一个危险的国家,那么华雷斯就是“危险中的危险”。这是全世界凶杀案发生率最高的城市。外派来的中国人几乎从不在天黑后出门,过着工厂、宿舍、超市三点一线的生活,更不会在街头凑热闹,因为担心“被枪子儿误伤”。

  不过,相较于模糊的人身安全风险,李精喜最近焦虑的是许多中资企业的共同难题——产能扩张与能力提升如何做到节奏同步。

  MASA工厂源于2003年底TCL收购的法国汤姆逊公司,之后多年,厂区转租给其他企业经营。2018年中美贸易战之前,中国向美国出口彩电关税是3.9%;2019年后,经过中美双方多次博弈,关税加征7.5%,彩电出口关税升至11.4%。而由于美墨加协定,墨西哥向美国出口彩电免关税。TCL决心重启墨西哥MASA工厂。而就在生产秩序逐渐恢复之时,疫情来了,海运货柜一柜难求、大批货物塞港,成本陡增,还有许多员工感染。

  2024年5月底,MASA工厂一片建设景象。几条运转中的流水线不远处,施工方的工人在修缮洁净房,安装注塑机,许多物料等待归位。李精喜有点苦恼,墨西哥工程方的施工进度比他预期中慢,有些地方完成质量不够,还需要返工。

  墨西哥是一个难有定数的国度,中国人很难摸清它的脾气,“要给自己留余地。”李精喜说。

  留出余地,这是在墨西哥颠扑不破的道理。去年规划时MASA工厂将有6条电视机产线,包括原有3条产线、新建的两条大尺寸线和一条注塑产线。但在拆除旧线之后,李精喜判断,结合未来产品规划,新产线量产的进度或许不如预期。今年3月,他又把仓库腾出一块,用旧线体改造出了第七条产线。

  回过头来看,李精喜觉得这个决定做对了。一方面,这是在当前新产线启动前的备用产线,保证及时交货;另一方面,大尺寸电视在美国还属于增量市场,当前产能虽然够用,但半年或一年后,需求不一定能满足。

  MASA工厂重建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本地化供应。第一阶段是电视机大件的本地化,注塑、机芯等由MASA工厂自建,背板、包材等则采购自墨西哥其他工厂。第二阶段综合评估膜片等产品能否实现本地化。

  与供应体系同步搭建的还有一套更完备的数字化系统。这是MASA工厂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过去曾有一个简单的系统,但功能不全、信息不全。而现在外派人员中有四名专门负责系统搭建,涉及七个系统,覆盖制造执行、仓储管理、质量管理等。这一整套系统已在与TCL电视全球其他工厂乃至家电工厂推广。

  在总部订单的分配下,今年上半年MASA工厂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0%-30%,充足的订单量分摊了设备的折旧成本,平均成本较去年全年降低了10%以上。

  如果后续能提升本地化供应、管理、运营的能力,加上运营效率的提升,有望实现成本可控。对李精喜而言,更重要的是把工厂的能力建设起来、顺利落地,这是他今年要交出的一份答卷。

  MASA工厂进展不断。2024年6月,机芯产能爬坡已完成,注塑机也已开机运行,二者的全年产能预计均在200万以上。6月28日,两条新建的产线也试运行成功,建立起了大尺寸电视注塑、机芯、模组整机全流程生产能力。看起来,初步的任务已如期完成。

  尽管MASA工厂设立超过20年,但重启后真正确定目标、投入运营的时间并不长。MASA工厂的核心价值是保障北美市场,做到安全供应、快速响应。这不能只靠工厂自身,更需要来自总部的全局规划。今年上半年MASA工厂约30%-40%的产能供应墨西哥本地市场,但下半年后将聚焦大尺寸电视,以65-98吋为主,所有产能供给北美大客户。墨西哥市场主要是中小尺寸电视,订单偏小、散,由越南工厂供货更有优势。

  通常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工厂来到墨西哥的第一步是稳定下来,包括员工、供应链和订单等。MASA工厂的挑战在于本地化和扩大产能同步进行,这需要有预判未来的能力,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数字化是预判的基础。

  不少新工厂在前期会因为各种不适应手忙脚乱,他们认为数字化是一切稳定下来后“锦上添花”的部分;还有一些工厂会因为成本考量搁置。MASA的经验表明,全球供应链高效运转离不开数字化。

  而在墨西哥蒂华纳的MOKA工厂,则展示了另一重困境的解决方案:当工厂已经运行多年,自成体系后,如何在原有老旧厂房中见缝插针加入数字化能力,进一步降本增效,实现盈利。

  MOKA是茂佳科技的英文名,TCL科技旗下电视机等显示产品的代工企业。

  蒂华纳MOKA工厂,扭亏为盈

  重启的华雷斯工厂,与蒂华纳工厂组成了TCL在墨西哥的双工厂格局。前者是生产TCL品牌电视机的MASA工厂,后者则是主要做电视机代工的MOKA工厂。

  蒂华纳被称为北美洲电视制造业的首都,汇聚大量中日韩电视机厂商。日本三洋电机1987年修建的厂房,就坐落于蒂华纳与圣地亚哥的边界线旁,在日本电视产业衰落后,2014年TCL收购这家工厂,改为MOKA工厂,负责电视代工业务。MOKA工厂至今运营十年,已度过MASA工厂扩产、建设本地化供应能力的阶段。摆在这家老牌工厂面前的压力,是要投入资金改建设备并同时保障盈利。

  MOKA工厂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主要生产32吋-115吋电视机,以及商用显示和显示器产品。目前共有16条产线,其中5条模组与整机一体线、4条模组组装与测试线和7条SMT(贴片)产线,年产能从收购之初的50-70万台已扩至如今的约300万台。

  在外观上,厂房看不出已有37年历史,但进入车间,受限于原有局促空间,一条电视产线无法从头到尾铺开,自动化设备也很难进入。不时需要将电视从一条线搬到另一条线,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但整个产线的效率和人工成本都因此受限。

  文恩江正为此寻找突破口。今年4月,他从前任工厂总经理何道清手中接过重任,负责提升改善工厂制造能力,并实现盈利。

  MOKA公司实行阿米巴管理模式,各家工厂都是独立作战单元,财务独立核算。尽管从公司整体层面上是盈利的,但蒂华纳工厂也面临着经营压力。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提高报价、做厚利润,要么严控成本、提高效率。

  前者几乎是死路。全球电视代工市场中,MOKA已占据头部。洛图科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MOKA凭325万台的出货量蝉联全球榜首,高出第二名近四成。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价格内卷严重。

  何道清在2018年到2023年间担任厂长,他印象中近十年间代工费几乎没有增长,稍有不慎就会财务失衡。

  墨西哥是个各项成本极高的国度,生产成本较国内能高出一倍,绝大多数中资工厂都在亏损。严控成本只是基础,更艰巨的任务是提升各个环节的效率。电视组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效率的核心是人。TCL蒂华纳工厂要求每个人的操作时间控制在20秒内,保持操作时间点一致。否则有人快、有人慢,就会导致运转低效,时产(每小时产量)难以提升。

  李伟峰是TCL蒂华纳工厂生产经理,负责提升生产效率。李伟峰在国内有17年的生产经验,在墨西哥也已6年。到墨西哥的前三个月,他被本地工人的效率气得眼睛又红又肿,一进车间就疼痛难耐。在国内工厂插根线耗时3.26秒,在墨西哥却要7、8秒乃至10秒。

  现在的李伟峰已练就了强大的心脏,深谙中国之道与墨西哥之术的结合。前者是要明确生产流程和制度、每个工位的技能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培训;后者则是不能直接灌输给工人,而是要说五分、留五分,让工人自行领悟、内化。

  日积月累的沟通和推动,让时产成为蒂华纳工厂全员关注的生产指标。在工厂看板上,实时显示着一条产线在这一小时完成的生产任务。工人像参加运动会一样争分夺秒,如果目标是120台,做到115台时负责的线长就开始激动起来,大喊“Rápido! Rápido!(西班牙语,快快)”最后所有人一起欢呼。每周完成生产目标,工人还会额外获得一瓶可乐或一支鸡腿。

  近五年来,生产效率(实际产出/最大产出)已由60%逐步提升至90%以上。最直观的时产指标上,32吋电视时产提升约10%以上,50吋、55吋电视时产提升约30%。

  “你再看产线,没有聊天的,速度提上去了,听声音都很爽的。”李伟峰很满意。

  要让工厂进一步降本增效,如何提升数字化和自动化能力至关重要。此前,《财经》走访墨西哥多家中资工厂发现,多数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不如国内工厂。核心原因是,自动化设备需要从国内进口,物流和关税费用很高,同时,需要增加外派员工来设计、安装、运行、维护这些设备和系统,又是一笔额外支出。

  此外,自动化设备在墨西哥的利用率不足。在国内,工厂可以三班倒,设备24小时运行,很快能收回成本,但在墨西哥,只能开一班到两班,不划算。

  MOKA工厂的现实是厂房的物理条件不足,几乎找不到空间来增设自动化设备。文恩江提到,过去几年工厂一共做了5次改造,每次都是反复评估,谨慎决策,每次都是“不得不做了”,才会动手。

  在这种极限情况下,MOKA工厂反而规避了自动化和数字化投入成本高的问题,尽可能“用最适合的工具去解决问题”,而非一味追求自动化比重。

  不只在蒂华纳工厂层面上,MOKA总部同样在协调配置全球产能,以便让每家工厂都能实现单体盈利。除了中国、墨西哥,MOKA还在波兰、印度、越南有所布局。

  破解管理难题

  TCL在墨西哥的两家工厂虽然业务模式不同,但遇到的核心问题是类似的:人员管理和成本管理。这也是今天绝大部分在墨西哥的中资公司遇到的共同难题。

  一位在墨西哥工作近10年的建厂咨询公司人士告诉《财经》,他听到中国客户提出最多的诉求是,“我能不能在墨西哥做到和国内一样的成本?”他的回答是“不可能”。

  墨西哥几乎一切成本都比中国高,包括人力、水电、原材料、物流。以中资制造业工厂聚集地墨西哥蒙特雷为例,工业用电平均价格是约1.2元/度,比国内贵1倍。工业园区的水价约32元/立方米,而深圳非居民用水的价格是3.77元/立方米,相差8倍。蒙特雷租赁厂房的价格在7美元/平方米/月(约合51元人民币)以上,而东莞厂房租赁价格在30元/平方米/月上下。

  据《财经》了解,墨西哥工厂比中国工厂成本高出40%-50%是常态,许多企业销往美国的产品依然要从中国或东南亚发货,即便节省了运输和关税的费用,墨西哥工厂的成本依然更高。

  TCL的两家墨西哥工厂中,做代工业务的MOKA对成本更敏感。过去数年,代工费没有上涨,2022年,消费电子行业下行严重,转入2023年订单量大增,工厂的人力成本反而激增。

  何道清不得不制定出降本计划,包括降低营业费用率、提高非加工业务的创收、2024年上半年减亏、年底前盈利。为此,他列出了82条行动事项。今年4月文恩江接任后,又新增了36条。

  “把成本全部打开,一条条往下分析,哪里还可以抠出来。”何道清回忆。

  最大的压力来自人力成本,蒂华纳工厂的工人每月薪酬和社保福利在8000-9000元人民币左右,远高于国内,导致工厂整体成本中,人力成本占比高达73%。近六年间,仅人力成本,蒂华纳工厂就翻了近三倍。

  在墨西哥,有一项超出所有中国人想象的规定,法定最低工资标准雷打不动,每年必须上涨20%。也就是说,基层的操作员薪资通常要涨20%,而班上、线长等管理人员基本也要涨8%-10%,对电视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极重的成本负担。

  墨西哥还规定,外方员工与本地员工的比例应在1:9以内,许多公司会卡着这条线尽可能外派员工,但这同时意味着更高昂的外派津贴、住宿费用。

  而TCL蒂华纳这间800多名员工的工厂,仅有7名中国人。哪怕在高峰时期,也只有11名中国人。除了总经理与少数关键岗位,绝大多数包括管理者都是墨西哥人。尽管只有7名中方人员,但制造业特色的“降本”还在继续。原先4间管理团队宿舍缩减至3间,每月省出1000多美元的租金,一年下来就是上万美元,配车也能卖则卖。

  除了压缩成本,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人力效率。MASA工厂引入了中国的KPI考核制度和效益奖励制度,对墨方员工也按绩效评定,多劳多得。这在墨西哥绝大多数本地企业是闻所未闻,员工拿固定薪资,活多活少都一样。相比普调固定薪资,这样涨薪的“效率”更高了。李精喜一度担心员工是否会逆反,结果墨西哥人很自然地接纳了来自中国的“管理创新”。

  现在MASA工厂还会对旺季表现突出的产线设定奖励,但不像国内一样直接发钱给个人,而是发给团队。墨西哥人喜欢开party、重视饮食,他们总是拿着钱买可乐、披萨、Taco(墨西哥卷饼),或者攒上几次奖励,一起去外面开party。

  在极致成本的考量下,在墨西哥的中资工厂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与本地员工合作。墨西哥人说西班牙语,绝大部分中方员工只能说几句简单的西班牙语,沟通困难。中方员工总认为墨西哥人工作效率不高,不够灵活,还很不稳定。墨西哥人则认为中国人不够耐心,讲话听起来有点凶。

  扩产期通常是外派人员最多的时期,也是沟通磨合中矛盾的高发期。例如,目前MASA工厂有约20-30名中方人员。中方外派人员所推崇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会让他们在墨西哥同事眼里的职责定位容易含混不清。一位墨西哥主管就曾表示过不满,每个中方外派人员好像都是他的领导,可以给他提出工作建议和要求,他感到不被尊重。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李精喜重新划分了边界,明确了只有两个人可以直接向他下达任务,同时明确了中方外派人员和墨方管理人员的职责及工作汇报关系。

  除了员工管理,在墨西哥的中资工厂们想要从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稳住脚步,除了自身降本增效,还需要和总部以及全球供应链协同。某种程度上,常驻墨西哥的中方团队,要有一颗“大心脏”,以足够应对来自本地文化和总部KPI的双重压力和挑战。

  TCL的海外业务发展迅速,除了墨西哥,还有越南、印度、波兰等海外工厂,“到处都需要人”,何道清回忆,一度出现人力紧张问题。2019年,他还担任MOKA厂长,当时工厂刚刚走上正轨,总部又给他增加了大量订单,一开始手忙脚乱,效率提不上去,花了半年时间好不容易稳住了,准备冲刺一把,又遇到了疫情。

  2020年4月,墨西哥政府要求工厂停工,但从国内已经运过来28万套材料。他算了一下,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置柜费、滞港费都要超过500万美元。他去租了一个还未完工的仓库卸货。一个月后政府允许开工,他还要想如何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提升产能。

  疫情之后,何道清发现如果订单量和物料量不够稳定,会极大抬高生产成本。他花了三年的时间,不断和总部以及其他地区的同事交流、优化,确保供应链均衡。这是作为厂长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要能主动站出来,推动问题解决。

  除了完成总部分派的生产任务,MOKA工厂的管理团队在降本节流之外,还在谋划着开源增收。MOKA工厂目前正尝试其他增值服务,比如物流、仓储等。客户需要暂时存放货物或联系价格更优的物流服务商,都可以通过这家工厂。这得益于曾遭遇疫情时期的仓储物流难题,MOKA工厂重点提升了物流能力。此外,蒂华纳工厂还负责解决北美客户的售后问题,24小时内响应需求,因此去年非加工业务也带来了部分收入。

  更广阔的市场

  受地缘政治、供应链安全以及全球化布局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公司赴墨投资建厂。墨西哥新莱昂州非政府组织“投资蒙特雷”(Invest Monterrey)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有1294家中国企业在墨西哥投资。

  墨西哥自治大学经济学教授杜塞尔·彼得斯(Enrique Dussel Peters)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2022年,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11.2万,占总量近四成。

  墨西哥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财经》走访墨西哥时发现,不少中资工厂选择来墨西哥的重要原因是要守住北美市场的订单。北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把工厂建在东南亚也能供应北美,但不如墨西哥有“近地部署、快速响应”的优势。从蒂华纳和华雷斯开车去美国,仅需半小时。

  不仅如此,部分北美客户为了保证供应链安全,有时会愿意花比平常高出30%-100%的价格采购来自墨西哥的产品,这也为中国企业的盈利创造了空间。

  但大量中资企业来到墨西哥后,遭遇水土不服。这些企业在国内都发展得很好,但他们引以为傲的高效供应链和极致成本效率到了墨西哥反而失灵了。他们遭遇了成本暴涨,文化冲突和难以本地化等多重挑战。

  对比来看,TCL的两家墨西哥工厂尽管还在努力发展,但都已在本地化和成本控制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成果,供应链也从一味的成本最优,转向“本土化、安全+效率+敏婕”的组合策略。海外工厂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要布局,单个工厂的利润固然重要,通过海外工厂守住市场,能够更好帮助企业实现长期发展。

  对TCL的全球版图而言,墨西哥工厂更大是价值在战略上,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客户知道我们在墨西哥有工厂,他们会更愿意和我们合作”, 何道清介绍。

  除了能够及时响应北美市场的需求,墨西哥本地也是很大的市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墨西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现价国际元)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9万元,高于中国的2.3万元。墨西哥还能辐射整个南美市场,南美一共有超过4亿人,来自中国的产品在这里很受欢迎。

  中资企业出海的浪潮,还只是刚开始。彼得斯的报告中提到,虽然从2018年到2022年,中国(含香港)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比已达到18.77%,高出美国6个百分点,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2018年-2022年,日本、德国、加拿大对外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均超过3%,全球平均水平为1.39%,而中国仅有0.97%。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有足够大的机遇,也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挑战。中国企业在海外需要时间成长,每一次解决困难都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有完整经历这个过程,才能真正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09月20日 09:01
下一篇 2024年09月20日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