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们,别再盲目吹智驾了

1.jpeg

硬件方面,可以预见的是,其成本还有大幅下降空间。

  智驾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日前,小米SU7因智驾问题导致三名女生丧命的新闻冲上热搜。据悉,造成事故的原因在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开启智驾功能,但由于该车属于基础版本未标配激光雷达,而采用视觉方案,最终导致车辆与水泥墩的碰撞。

  而在1个多月前,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这是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在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后,在其微博上发表的言论。

  你来我往之间,“全民智驾”成了车企们的共识,成了人们的饭后谈资。

  随着智能驾驶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大车企也纷纷将高阶智驾下放至市场需求最大的10万元级车型上,以求提升销量表现。

  但智驾毕竟是新兴技术。在过去,智驾的“功能性、安全性、低成本”是一个“不可能三角”。只是短短几年间,这种情况就发生转变了吗?而随着小米SU7智驾事件,人们对于智驾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

  一、“全民智驾”成趋势?

  自今年初以来,国内的“全民智驾”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虽然比亚迪将“全民智驾”概念推向热潮,但在此之前,其实已有车企将高阶智驾下放至10万元级车型上的先例。

  2024年9月,宝骏打响“10万级高阶智驾”第一枪,推出旗下车型宝骏云海,售价区间为10.98-13.38万元。

  该车定位为紧凑型SUV,具备插混和纯电两种动力形式,并全系标配大疆灵眸智驾系统,硬件由高清摄像头及超声波雷达组成,可同时实现高速领航及城市记忆领航(支持记忆10条100km线路)。也就是说,其10.98万元的入门车型就可直接将智驾功能“拉满”。

  2025年1月,奇瑞的“纯电方盒子”iCAR V23推出了两款智驾版车型,售价11.98万元起,采用地平线智驾方案,硬件同样是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的组合,在功能上可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

  2025年2月,比亚迪放出“王炸”,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装备到旗下20余款车系上,并实现了“10万以下多数搭载,10万级全系标配”的创举。

  纵观比亚迪的产品图谱,除了海鸥、秦PLUS、海豹05以外,其余车型均全系标配高阶智驾,而那三款车除入门车型外,也均搭载了高阶智驾。其中,海鸥智驾版更是将高阶智驾的门槛拉低至7.88万元。

  图源:比亚迪发布会

  “天神之眼”共有3套方案,而搭载于10万元级车型的为“天神之眼A”方案。该方案为比亚迪全栈自研,采用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的硬件组合,可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并预计在年底实现城市记忆领航功能,而带有激光雷达的“天神之眼B”和“天神之眼C”则被用在中高端车型上。

  紧接着,奇瑞也在本月再度发力,发布了覆盖多个级别车型的“猎鹰智驾”,旗下多款智驾版车型也同步上市。其中,小蚂蚁智驾版售价仅为6.59万元,该车搭载猎鹰智驾系统,可实现高速领航驾驶,打破刚刚由比亚迪海鸥创造的“高阶智驾最低价”,将性价比拉至夸张的程度。

  而素有“价格屠夫”之称的零跑也在本月祭出大招,全新车型零跑B10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10.98-13.98万元,考虑其4月份正式上市后价格或进一步下探,该车的性价比不言而喻。

  而更重要的,则是其采用了同价位前所未有的超强硬件配置,10万出头即可买到搭载禾赛激光雷达以及高通8650智驾芯片的车型,可同时实现城市领航以及高速领航功能,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二、含金量几何?

  那么目前市面上这些价格亲民的高阶智驾车型,实际表现如何呢?到底是“凑合能用”还是“好用且安全”呢?

  从目前为数不多的对于以上车型的测试结果来看,这些10万级车型的智驾表现大体上还是说得过去的,至少称得上“对得起价格”。

  比如,在汽车之家对比亚迪秦PLUS智驾版的测试中,其表现就可圈可点,在车流并不大的城市快速路使用高速领航功能时,车辆的识别能力、避障能力、通勤效率、进出匝道的准确率都比较令人满意。

  另外,搭载“天神之眼C”的比亚迪车型在自动泊车方面的表现也还算不错,泊车成功率高达99%,平均泊车时长为50秒,可以为新手司机提供极大的便利。

  同样是来自汽车之家的测试,另一款车型宝骏云海的表现则稍显逊色。虽然该车型已经实现城市记忆领航功能,但在更基础的高速领航测试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首先,由于感知元件探测距离不足,车辆在变道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侧后方车辆,导致测试员不得不手动接管。

  此外,该车在进出匝道的选择逻辑上也有待调整。其在开启高速领航状态时,会在进入匝道前,提前1.6km并入最右侧车道。但这会造成一个问题:在高速路上,这个预留距离大体是合理的,但在出入口密集且车流更大的快速路段中,这个预留距离过大,可能导致车辆在目标出口的前一个出口就并入最右侧车道,并在速度较慢的车流中行驶较长时间,导致通勤效率受到影响。如果系统能针对不同路况,对执行逻辑进行差异化调整,其实用性无疑会更高。

  但总体来看,宝骏云海的高速智驾表现还是符合预期的,且其中的一些逻辑问题也很容易通过后续OTA来改善。另外,两款车的测试环境并不完全相同,故不能仅以此为依据判断两款车的智驾水平。

  当然了,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智驾”,一套好用的城市领航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但遗憾的是,以上几款主打“全民智驾”的车型,并非全部搭载城市领航驾驶系统。而在搭载城市领航驾驶的车型中,零跑B10还没有正式上市,比亚迪“天神之眼C”的城市领航功能要在年底才开通,宝骏云海的城市领航功能目前还没有可查的测试结果。所以关于这部分表现,还得过一些时间才能看出端倪。

  三、“新时代”到来,安全性更重要

  实际上,智驾技术跟其他所有AI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判断其发展前景都可以从三个维度:硬件、算法、数据入手。

  硬件方面,可以预见的是,其成本还有大幅下降空间。

  其一,随着智驾算法的日趋成熟,如今的高阶智驾对硬件性能的需求已经大大降低,包括芯片和感知元件等。比如过去必须要搭载激光雷达才能实现的领航驾驶功能,现在有大量车型通过视觉方案就可实现,这无疑会有效降低整套智驾系统的成本。

  其二,过去的一些“高高在上”的硬件,如今已成为大众化配置,甚至可能在未来变成“标配”。

  去年底,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就表示“十年前,激光雷达的成本在70万元左右,如今随着智能电动车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经下探至1000元左右,且未来还会进一步降低”。

  魔门塔CEO曹旭东表示“一两年前要实现城市NOA,需要两个激光雷达和两个智驾芯片,总成本大概2万元,现在1万元左右就可以实现。预计到2025年底或2026年初,城市NOA的硬件成本还将下降50%”。

  算法方面,除了车企和智驾供应商在日益精进之外,前沿的AI技术也将为智驾算法的突破提供不少助力。

  财通证券认为,DeepSeek通过强化学习以及蒸馏的方式,大幅降低了训练成本,这种思路有望提升智驾模型的训练效率。西部证券认为,DeepSeek的训练方法,为智驾研发的数据筛选提供了可行思路。

  所以,智驾的进化速度很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但也有观点认为,当前不应盲目过度吹捧智驾,毕竟智驾还在发展中阶段,安全性至关重要。

  魔门塔CEO曹旭东认为,智驾软件算法的性能会在2年内提升10倍、4年提升100倍、6年提升1000倍。

  而数据,则是我们最不需要担心的环节。坐拥全球最大的智能电动车市场,国内的车企和智驾公司拥有一个现成的巨大数据库可供采集。

  中信证券预测,2025年将有500万辆乘用车搭载领航驾驶系统,渗透率超20%。其中,约有300万辆乘用车搭载城市领航驾驶系统。2026年,这一数字或将翻倍,也就是接近千万辆级。

  天量的数据将为车企的智驾迭代提供催化剂,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智驾每天的新增训练里程已达7200万公里,每周都可以训练出一个新版本,再通过OTA传送给用户,持续完善“天神之眼”智驾功能。

  政策方面,我们同样不必过多担心,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安全性的提高,有关部门自然会在适当的时机逐步放开相关限制,而放开的进度则取决于技术迭代的速度。

  结语

  如果仅以当下视角看,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智驾”还有不小的距离,毕竟目前市面上带高阶智驾的10万元级车型中,大部分采用的还是视觉方案,且大部分也只能实现高速领航功能,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改善。

  但此类车型对于行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至少他们迈出了第一步,为今后智驾的普及奠定了基础。或许多年后回头看,2025年会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节点。

  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规模化效应的显现,我们会进入真正的“全民智驾时代”,但在此之前,安全性仍是不可忽略的课题,至少从现在起,车企们不应该在盲目吹捧智驾了。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4月04日 05:33
下一篇 2025年04月04日 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