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界的”六耳猕猴“,周六福的IPO之路
原标题:珠宝界的”六耳猕猴“,周六福的IPO之路 编辑|于斌 出品|潮起网「于见专栏」
原标题:珠宝界的”六耳猕猴“,周六福的IPO之路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到底哪个才是正宗的周氏珠宝?真假美猴王般的店名让很多消费者迷惑不已。
或许因为身上的山寨属性,周六福的上市之路异常坎坷。
相比之下,同样属于周氏家族的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等早已在挂牌上市多年。
为了摘下山寨的标签,2019年5月,周六福在深交所披露了第一份招股书,尽管头顶净利润超4亿的业绩光环,但是周六福却还是在第一次IPO路上折戟了。
一同参与审核的4家主板企业均顺利通过,唯独挂牌中小板的周六福被拒绝了。被拒绝的原因主要还是加盟模式下收入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以及存在多起商标权纠纷。
因加盟发家的周六福也因加盟被关上了IPO的大门。
严重依赖加盟店,自营店少的可怜
周六福虽然是山寨货,但是这不影响亮眼的业绩表现。
不仅年年营收过亿,而且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都远超潮宏基,明牌珠宝、周大生,周老凤祥等同行。
光彩的业绩和远超同行的增速背后,是高度依赖着加盟模式的周六福。
2020年,加盟模式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2.05%,相比前几年已经下降了不少,但对加盟的依赖还是居高不下。
实际上,周六福大幅增长的业绩离不开加盟店数量的急速增长。
目前周六福拥有3425家加盟店、自营店的占比连1%都不到,只有28家。
虽然加盟模式撑起了周六福的营收,但是单店数据并不好看。
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周六福加盟店的单店收入为14.39万元,远低于同期自营店300万元左右的单店收入。对比同行来看,周六福的加盟店单店收入远低于周大福。
自营和加盟各有各的优点。
自营特点是毛利率高、盈利能力强、门店控制力强,但会让流动资金紧张。
加盟特点是可以有效利用加盟商的地域优势,但在品牌口碑和形象上难以管控、加盟商管理和指导监督等方面都要投入大量运营资源,而且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总的来说,加盟模式虽然能够让周六福以低成本快速占领市场,但过度依赖加盟模式并不能给周六福带来可持续性的发展,不仅让其营收结构单一,而且也是未来成长的隐患。
一味地依赖加盟模式让周六福受到了“反噬”,加盟对周六福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
因为一旦加盟店数量不能得到保证,将对整个公司营收造成致命影响,这也就是周六福上市一直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
一千多名员工只有12名研发人员
周六福的好看业绩除了要感谢加盟模式外,还要归功其便宜的价格。
目标用户是是在下沉市场的周六福价格远比同行便宜,便宜的代价就是质量不行,周六福的产品常常被曝出质量不达标、含金量低于标准等等问题。
周六福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统一甩锅给加盟商。
设计抄袭也能降低成本。
抄袭店名的胜利让周六福尝到了甜头,而后便是一抄不复返。
为什么要抄袭而不能自主研发设计呢?
周六福超过9成的商品都来自于外包加工,周六福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只有一成左右。
一千多名员工中,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占据大头,而制造人员和设计人员却仅有零头。所以不管在哪个招聘网站上,你都很难找到周六福关于珠宝设计师研发等研发人员的招聘,能看到的只有导购跟销售。
爱抄袭的背后体现出周六福版权意识的淡薄,这些年来周六福一直深陷各种纠纷诉讼也就不奇怪了。
2016年,周六福擅自使用葛优肖像图片,被起诉。
2017年,依旧我行我素的周六福未经允许转载了关晓彤的杂志照片,用于商业宣传,被后者告上法庭。
周六福还因生产、销售带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的吊坠,被母公司原创动力,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告上法庭。
在众多商标侵权纠纷案中,不乏香奈儿、卡地亚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
败诉赔偿的几百万元对年收过亿的周六福来说,并不算什么,侵权带来的收益远高于成本。
制造不行、研发不行,产品全靠外包,频繁被明星起诉,这种商业模式下的周六福产品价格上是便宜了,殊不知也让品牌价值掉价了。
周六福的掌门人不姓周
不同于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都曾有一个姓“周”的创始人,周六福背后却是姓李的兄弟。
被抄袭的是周大福,1929年创办于香港。凭借率先推出4个9的千足金,在珠宝市场一炮走红,奠定了最早的珠宝江湖地位。
周六福的诞生则晚了不知道多少年,2004年才被创立。
而且创始人李氏兄弟学的市场营销,也不是珠宝行业科班出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周六福更懂得商业营销和借势。
据媒体爆料,李伟柱是广州潮汕人,于2000年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被分配到老家的一家银行工作。
工作了两年后的李伟柱偶然接触到珠宝行业,并发现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
毅然决然的辞掉银行铁饭碗,于2002年在深圳水贝成立珠宝厂,靠着给珠宝厂商供货拿下了第一桶金。
经历过“非典”的李伟柱不仅抄底了市场份额,而且也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后来他哥哥也加入了公司,兄弟两人各自出资50万元平分了股权,而后“周六福”这个李鬼品牌在2004年诞生。
当然这家公司最初并不叫“周六福”,而是周天福,2005年还申请过“周天福”的商标。
在当时,“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宝、谢瑞麟”并称香港四大珠宝品牌,李伟柱直接改名“周六福”,不仅蹭了周大福的热度,还顺带蹭了六福珠宝的流量。
这正是周六福一直背负“山寨”骂名的原因,当然自己也吃下了恶果,模仿对象周大福和六福珠宝都早已上市,只有周六福次次上市都被拒。
而且一开始就打着“香港知名品牌”的招牌进军内地市场,但直到2016年周六福才在香港开了第一家店。
这家店的选址也非常嚣张,正大光明的开在了周大福旗舰店对面。当时还有一出让人尴尬的闹剧,开店时请来著名香港女星刘嘉玲站台,她却在开业当天对记者表示,“刚开始也以为是周大福或者六福珠宝,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周六福”。
第三次冲击IPO,李鬼能否为自己正名
作为一家旗下有超过三千家加盟店,年利润超4亿的珠宝品牌,李氏兄弟陷入了一场死循环,因为山寨不能成功IPO,而IPO被否恰好又坐实了周六福不行的事实。
李氏兄弟不会这么容易放弃上市梦,不管是为了给自己正名还是为了套现。
3月4日,中信建投发布公告称,周六福接受上市辅导,即将再次发起上市冲击。
于是周六福又一次踏上了上市之旅。
尴尬的是,上市意味着企业要站到聚光灯之下,以周六福的口碑恐怕挂不住脸面。
这次IPO是周六福在短短两年内的第三次尝试。
2019年5月,周六福就尝试过登陆A股,但运气不好的是,就在披露招股书后不久,其审计单位身陷“康美药业300亿不翼而飞”案的丑闻而被调查。被牵连的不只是周六福,还有22家拟IPO公司被“中止”IPO审查。
2019年12月,周六福再一次踏上IPO之路。只不过这次周六福很不幸又没通过,原因是经营存疑。
周六福八成营收依赖于加盟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周六福的销售毛利率不仅低于同行,而且被迫大规模存货,面临着产品积压和存货跌价风险。
近年来周六福加盟店增速也陷入冰点,依赖加盟模式能否维持长期发展仍未可知。
李氏兄弟靠帮傍大牌缔造出一个年卖23亿的珠宝王国。
他们在4次现金分红分掉了2.31亿元,94.58%的占股比例让李氏兄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李氏兄弟最终赢尽了钱包,但是也输尽了口碑,过去的种种丑闻如同一颗定时炸弹,让李氏兄弟被挡在了资本市场的门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