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年家电企业增长主引擎在哪里?

1.jpeg

原标题:新十年家电企业增长主引擎在哪里? 突破底层核心技术的创新,是家电企业转向高端产业竞争和发展的主引擎。

原标题:新十年家电企业增长主引擎在哪里?

突破底层核心技术的创新,是家电企业转向高端产业竞争和发展的主引擎。

周简||撰稿

当一家日本生产调味料的百年企业,扼住高通等世界芯片企业巨头的“咽喉”;当日本限制制造电视和智能手机柔性液晶屏必需的聚酰亚胺氟等关键材料出口时,韩国三星等企业就要拉响警报;当国内机器人产业95%集中于下游系统集成环节,上游零部件仍旧依赖进口……

如果说,过去十年中国家电行业增长的“主引擎”是规模、成本、人口政策红利;那么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快速重新配置的新十年,家电行业“主引擎”也将变为“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革新”,这必将是中国家电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的根本。

价值四要素

价值创造四要素,包括劳动、技术、企业家和资本,其中最重要并且在不断变化的要素就是技术创新。没有技术的持续创新,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

尽管中国家电在科技创新方面,过去不乏案例和优势能力,但在很多关键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方面,依然没有改变被动参与竞争的局面。比如中国在“小软件”领域(如手机APP)全球第一,但在“大软件”和基础软件领域则明显落后;同样,在机器人和高端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国产化率不足20%。

就任何行业的企业而言,没有技术的技术公司是没有生存安全感的,大而不强。2018年曾经是美国市值最高的工业巨头通用电气,被正式从道琼斯工业指数除去,取代它的是医疗保健巨头沃博联。

通用电气依然拥有航空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但背后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经济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医疗保健和IT科技公司才是未来。百年老店同样难以逃脱产业生命周期挑战的“宿命”。更不用说其它的行业和企业了。

直击底层技术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大迁移背后的真正动力,正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018年以来,大国之间的单边“贸易保护竞争”造成进口受限,暴露出国内家电产业链在高端芯片产业上的脆弱,掣肘家电、手机、汽车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这也凸显,中国制造实现在芯片等关键技术“攻坚战”迫在眉睫,不掌握自主创新能力,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不仅无法直面当期的竞争,也会丢掉未来企业持续竞争的主导权,更会丢掉未来持续增长、产业转型的发展空间。

对于中国家来说,过去十年的高速度增长,之所以能够扭转被动市场地位,离不开技术创新,更离不开全球范围以劳动力为主的制造成本,实现规模化相对优势,再配合一定的制造技术创新更加明显;而这种优势随着世界格局巨变、产业转型加速而逐渐转移,中国制造如何在全球范围竞争重新优化产业结构,不被新一轮产业革命所淘汰?持续发力上游核心技术并实现技术创新突破,是中家电企业摆脱“被卡脖子”的共识,更是必选项。

日本科技企业在产业转型上觉醒得早,也走得更稳、更好。比如味之素,一家日本百年企业,生产调味料,而他将制作味精的副产物,通过工艺改进变成薄膜状可以随意承接无数种电路组合,颠覆芯片传统工艺,并大大提升制造效率,如今基本上全世界100%的电脑中,都在使用味之素公司的产品。

换而言之,如果没有味之素的ABF支撑高端芯片升级,无论苹果、高通,还是手机、电脑、汽车以及AI、5G芯片,几乎统统无法制造。再好的芯片,也无法封装完成。

懂得舍得之道

从全球范围看,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有较多低调的“味之素”,或者“隐形冠军企业”,很多公司几十年只研究一种零件、只做一个产品,做到“极致”水平,甚至成为具备世界第一的“唯一企业”,也让很多中国高端制造企业若不采用这些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竞争力就会大幅度下降,比如芯片、压缩机、光电产品等。

与中国企业在家电市场端“血拼”撤退后,外资企业并未退出产业链,而是专攻标准和上游核心技术,或者重兵布局高技术、高收益的科技产业。比如3D、4K、量子点等技术都是由日本开发,并由中国企业在市场上发扬光大。如今,夏普、松下、东芝等转型医疗设备、能源等。

三星转型也带来很大的启示。2017年,三星一款手机发生事故后,很多人都觉得三星要大亏,因为一个爆炸事件就造成其70亿美元的损失,结果三星电子有液晶屏和储存芯片这两个战略控制点,将这两个东西涨涨价,在2018年就成为了全世界很赚钱的公司。

比如作为医疗领域著名的“GPS”三巨头之一,作为荷兰老牌企业,飞利浦在全球先后放弃了手机、彩电、音响等多个消费电子业务的自主经营,已经放弃盈利状态不佳的小家电板块,将重心全面转移到医疗健康业务上,在全球并购医疗相关资产。2020年飞利浦全年的销售额达到195.35亿欧元(约合1536.25亿RMB),同比增长3%。全年净利润达到11.95亿欧元(约合93.98亿元RMB),同比增长1.9%,逆势增长。

做深做透织产业链

前沿技术、底层关键技术创新,依然是传统工业强国的主战场,也是中国科技企业拓展新兴产业的未来着力点。

一个企业要想活得久一些,它的寿命就要努力超越产业生命周期的限制。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理论,人类从工业革命到现在的250年,经历过五大产业周期。比如西门子这样的百年老店,经历过电报电话、电力照明、自动化、医疗四大产业周期,每个产业为其贡献了30-50年的辉煌。

当然,中国企业追赶的步伐从未停止过,随着竞争加剧、格局洗牌,掌握核心技术、掌握全产业链竞争的意识已经觉醒,过技术引进、并购重组、人才引进等手段也在快速展开战略布局,补短板、赶差距,向上游核心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进行延伸。

比如今年美的集团加速“自我重构”,入股万东医疗、收购日立菱王电梯、组建美垦半导体等;海信家电以13.02亿元认购三电控股股份开拓汽车空调市场,同时向超声等医疗设备领域持续投入,并加快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芯片等高科技新产业持续投入。海尔、美的也在布局工业互联网,或平台化整合资源,或主打全产业链一体化驱动。方太进军净水器产业,而是从最底层的膜材料为突破口,发明了可以“选择性过滤”的NSP膜色谱技术,以材料创新实现对整机的发明再造。

可以说,家电巨头新一轮的多元化扩张,已经走到一个‘百花齐放’的新阶段,意在更贴近企业自身的创新和智造能力,而不是盲目追求热点;看似与原有的家电业务没有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关系,但底层的逻辑是相通的,那就是科技创新的实力,以及在芯片、机电、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底层业务上,是存在很强关联性的。

根深才能叶茂。从外资品牌的发展路径来看,做一个新产业,最终还是要做深做透,实现技术差异化和产业自保。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和防火墙,就没有安全感。没有扎根产业底部,数百亿的投入也是在沙滩上盖楼,顶不住台风的猛烈冲击。比如说,东芝既有核电,也有家电,包括西门子、博世,都是依靠底层的科技创新实力,实现在家用、商用等多业务平台的布局,表面上看没有联系,背后其实存在着核心部件、核心技术的协同和广泛应用。

如此变局之下,未来十年,中国家电制造企业必然要走向价值链高端,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竞争获取更强的话语权、主导权,当人口红利、政策红利等传统优势消退,向产业底层、核心地带发力“技术创新”,是适应竞争和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因此,“十四五”开局,由规模扩张发展模式转向更注重质量、效率、效益的发展,家电产业就要抓住“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促进产业突破、纵深,这是破局转型关键,也是生存竞争的关键!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02:42
下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