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沸腾十五年》到《沸腾新十年》:林军归来,能否再次沸腾?
原标题:从《沸腾十五年》到《沸腾新十年》:林军归来,能否再次沸腾? 1 期待了十三年,终于收到林军&胡喆寄来的《沸腾新十年》。
原标题:从《沸腾十五年》到《沸腾新十年》:林军归来,能否再次沸腾?
1
期待了十三年,终于收到林军&胡喆寄来的《沸腾新十年》。
这部书可以看作《沸腾十五年》的后续,原人马、原手法和原模式创作,虽然大部分故事早已经耳熟能详,但依然推荐大家去买。
还记得在2008年前后看到《沸腾十五年》的那种震撼,久久无法忘怀。林军作为互联网行业骨灰级从业者和观察者,妙笔生花,把看似枯燥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写得如此有趣、有料,让人钦佩。当年我说,《沸腾十五年》可作为互联网普及读物,因为这本书阅读门槛不高,没有什么故作高深的理论,值得广大从业者反复阅读。
后来,2011年9月我加盟速途网络(备注:速途公司主要创始人范锋等人,也是林军早年同事),先负责组建速途专栏和速途研究院,后逐步负责内容管理工作。每周一,我主持召开选题会,在选题会上推荐得最多的就是《沸腾十五年》,我说每个人都要了解互联网发展历史,都要阅读《沸腾十五年》,后来我还自费买了几本送给内容部同事。PS:林军记得给我打广告费
再后来林军忙于创业(雷锋网),疏于写作。从此,中文互联网行业多了一个二三流的创业者,但却少了一个顶级的内容创作者。得耶?失耶?
2
此后多年,每年出版的科技&互联网类著作不计其数,我每年大概翻阅几十本,其中绝大部分离不开“攒”“扒”“摘”“抄”四字诀,观来浪费时间,不值一看。
被寄予厚望的《腾讯传》(吴晓波著),也已经翻车,除了前言部分出手不凡,书本主体部分有堆砌通稿和已有资料之嫌疑,没能符合预期。
吴军的《浪潮之巅》等著作广受好评,但其实也是“汇编”之作,资深从业者读来也难以获得有效增量信息和知识。
当下,真正愿意静下心来组织人力进行深度走访、调研、写作的内容生产者不多了。《九败一胜》《创京东》的作者李志刚算一个,可惜李志刚近年又忙于企业社会活动,难以把高效能、有质量的创作持续下去。
还有谁可以写? 刘韧、姜奇平、段永朝、李学凌、胡延平、胡泳、王俊秀、方兴东等要么过了创作颠覆期,要么早已封笔,要么功成名就没有精力再进行深度调研、写作。
想来想去,能真正让人有所期待的似乎只剩下了林军等寥寥数人。
3
我曾经数次和林军老师聊过他的内容创作之功,影响了一代人,暗示他重新回归创作。
此后,林军也开了公众号,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些互联网行业点滴掌故,也出过不少爆款文章,但连贯性和影响力毕竟不如这种大部头的《沸腾十五年》。
现在,重新“回归正道”的林军,终于给我们带来了这部《沸腾》续集。当然,看得出来,相比一人造境的《沸腾十五年》,这本《沸腾新十年》是万人造境,是团队成果。林军可能还是灵魂人物,但真正的写作者应该是包括胡喆、林觉民等为代表的大团队,并且很明显还吸纳了很多编外人员参与。
且不论成品如何,仅仅从工作量层面来看,《沸腾新十年》就是超级大部头。比如,林军团队为了写作语音产业发展史板块,就耗费半年时间,走访包括科大讯飞在内的近百家行业企业和机构。然而在《沸腾新十年》真正出版后,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走访素材和资料,都已经舍弃了,能入书的少之又少。
这样的心力和魄力,绝非一般团队可以比拟。
一部好电影2小时时长,拍摄的素材可能超过200小时,这就是精品制作的态度。林军、胡喆、林觉民团队,显然抱着这样的态度来著书。
4
我用了一周时间,翻阅了《沸腾新十年》。客观来说,基本面上依然保持了前作水准,内容维度比前作更为丰富,也有大量的行业掌故第一次披露,很是值得一看。
然而,今天的互联网环境和《沸腾十五年》出版的当年早已今非昔比。作为读者,我们的神经也比当年粗壮了一万倍。在当年联想耗资百亿收购IBM的PC部门、百度上市这种大事可以让我们震撼半年,各大媒体也足以连续报道一周以上,但在今天各种爆炸性新闻太多了,各种内容形式和媒体形态层出不穷,信息流比当年大了无数倍。
腾讯近百亿美元收购supercell公司这种大事连个水花也没有,美团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也只够半天热搜,甚至阿里巴巴的天价罚款,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讨论佐料,过几天就没人关注了。
《沸腾新十年》面临什么样的环境呢?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还珠格格》《渴望》《83版射雕》等影视剧制作水平其实一般,故事剧情也处于二流水平,在供给匮乏的年代就可以引发巨大的轰动。但在今天,比《还珠格格》《渴望》《83版射雕》更好的影视剧,也难以引发轰动效应。
《沸腾十五年》当年出版可谓横空出世、石破天惊,影响了一代人。等到《沸腾新十年》的时候,互联网类著作早已供给过剩,各自水平参差不齐的作品层出不穷,读者也已经乱花渐欲迷人眼。莫说以《沸腾新十年》示人,书名就算换成《震惊!高人解密滴滴、美团、头条成长史,原因竟然是......》也难以达到当年影响力。
即便如此,《沸腾新十年》的出版发行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哪怕影响到100个、1000个科技新人,对行业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年轻人喜欢看什么内容,决定互联网未来发展到哪一步!
所以,我们这些老读者有必要,也有义务把真正的好书推荐给现在的年轻人,帮助他们远离“攒”“扒”“摘”“抄”来的那些注水作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