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IPO为啥不香了?
原标题:一地鸡毛,IPO为啥不香了? 12月30日,好事多磨,从纳斯达克到香港联交所,商汤科技终于在成功挂牌上市,一度涨逾21%,市值超1500亿港元。
原标题:一地鸡毛,IPO为啥不香了?
12月30日,好事多磨,从纳斯达克到香港联交所,商汤科技终于在成功挂牌上市,一度涨逾21%,市值超1500亿港元。
2021年全年,IPO一片惨淡,商汤科技这样的表现实属凤毛麟角,称得上“血色里的浪漫”。IPO还香不香?2022年会更好,还是更坏?
12月14日,“即时配送第一股”顺丰同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但上市首日即破发,盘中最高跌幅达11.33%。截至12月23日,顺丰同城股价为14.98港元/股,仍低于发行价。
2021年,流血上市成为常态:理想汽车(二次上市)、知乎(二次上市)、奈雪、网易云音乐、微博(二次上市)、顺丰同城,每日优鲜……,首日破发是普遍现象。
贸易战、疫情流行、反垄断,2021年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各大互联网企业营收、利润下滑,用户增长停滞,坏消息不断。
迷雾中航行,科技行业在寻找新的突破方向,新概念被疯狂追逐,元宇宙火爆一时,虚拟世界是希望,还是最后一根稻草?
区块链、O2O曾经疯狂,但每一次“扩张”之后,留下的都是一地鸡毛。前车之辙,殷鉴不远,创新成了陷阱,风口成了忽悠,互联网行业未来还有创新空间吗?
IPO不香了:互联网企业上市破发
2021年,尽管全球股市整体表现强劲,但在今年募资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中,有近一半的企业股价低于发行价。
数据显示,今年在纽约、伦敦、印度、香港融资十亿美元及以上的43笔IPO当中,有49%的交易价格低于发行价。2019年,约33%的公司上市后一年股价低于发行价,2020年这个数据为27%。对比表明,2021年是上市公司集体“流血”的一年。
洞房花烛夜,公司上市时,现代人的两大“人生喜事”突然不香了。
2021年3月26日,知乎在纽交所敲钟上市,随后开盘破发,8.11美元的开盘价较之发行价下跌14.6%,收盘时虽然涨到8.44美元,但仍不及9.5美元的发行价。
当时知乎上市的时间点处于百度、B站二次上市的消息当中,受关注度低于预期,同时也恰逢美股互联网企业股价集体下跌,根本原因还是以知乎为代表的知识付费行业,在市场空间、用户复购率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随后知乎股价一路下行,截至12月23日,其股价为5.06美元,仍低于发行价。
8月12日,理想汽车在美股上市一年多后,回到港股市场IPO,继成为小鹏之后第二家双重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作为三巨头之一的理想汽车,上市首日破发,次日仍未止跌,截至12月23日,理想汽车股价为117.9港元,低于发行价118港元。
数据显示,中国现制茶饮2020年的市场总规模约为113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4.5%,现制茶饮增长前景广阔。
作为新茶饮龙头企业,奈雪的茶6月30日于港交所上市,首日开盘跌4.75%,开盘后每股报18.86港元,发行价为 19.8港元/股,并进一步扩大跌幅至10%。
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去年营收超30亿元,仍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6970万元、3970万元及人民币2.03亿元,三年累计超3亿元。
截至12月23日,奈雪的茶股价为8.4港元,远低于发行价。
12月14日,顺丰同城在港上市,王卫拿到了继顺丰控股、顺丰房托、嘉里物流后的第四个IPO。
占据市场份额11%的顺丰同城也没能摆脱破发魔咒,当日收盘,顺丰同城报14.90港元,跌9.26%,总市值139.09亿港元。截至12月23日,顺丰同城股价为15.24港元。
12月2日上市的网易云音乐,12月8日回港上市的微博,6月25日登录纳斯达克的每日优鲜,都经历了上市破发的局面。
上市破发,IPO不香了,在复杂的大环境下,二级市场不再为高估值买单。
互联网不香了:从“速度和规模”到“质量和效益”
近几年来,美国政府持续发动贸易战、科技战,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围堵。2019年和2020年,华为以及tiktok两家企业遭到“封杀”。
12月3日,滴滴宣布启动从纽交所退市工作。此前一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新规,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提供审计底稿供美方检查,否则可能三年内被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摘牌。分析认为,这样的新规定明显是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未来将可能有200多家中概股被迫在美退市。
无论中美,都希望本土能够涌现出更多高科技公司,实现技术自立。“十四五”规划当中,科技进步已经被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不再只为了单一经济发展目标。
过去二十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更多追求经济效益。芯片、智能制造、军民融合为代表的硬科技公司可能获得更多资源,互联网行业告别遍地黄金的时代。
2005年,百度上市当天,造就了8位亿万富翁,50位千万富翁以及250位百万富翁;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造就了一万多名千万富翁。
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在贸易战、疫情、反垄断大环境下,互联网行业红利正逐渐褪去,获客成本提升,边界越来越明显。
2022财年Q2财报显示,阿里巴巴集团收入放缓,净利润下降;用户规模方面,拼多多也遭遇天花板,未来增长空间受限。
11月18日,字节跳动商业化产品部召开全员大会,会上披露其国内广告收入过去半年停止增长,这是字节跳动自2013年以来首次遇到这种问题。
同样的现象在京东、美团、腾讯等互联网大厂的财报中均有体现。
互联网企业的底层逻辑是扩张,以疯狂扩张维持高估值的想象空间,这才有着一次又一次的烧钱大战,导致整个行业畸形化。
而现在,驱动经济发展的底层价值观正在逐渐发生改变,从追求“速度和规模”,变成追求“质量和效益”。
2021年,反垄断法出现、教育行业迎来双减政策、短视频网站开始网清行动、互联网金融行业遭遇多部委的联合执法、电商平台涉嫌二选一的垄断,被处以百亿的罚金…
多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互联网行业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草莽疯长。随着中国网民增量的停滞,互联网企业之间将由增量竞争变为存量竞争,对于未来的互联网企业而言,技术和创新能力将决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去十年可以说是互联网行业的黄金十年,经过多年的疯狂扩张,各企业迎来了2021这个大考之年。
互联网不香了,是IPO不香了的原因。
元宇宙火了:一地鸡毛还是新方向
新一轮工业革命、互联网下一站、千亿级蓝海生态……互联网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贴着这些标签的概念,但他们无一例外,最后变成一地鸡毛。
2021年,元宇宙突然爆火,这个概念诞生于尼尔·斯蒂芬森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它描述了脱胎于现实世界的一代互联网人对两个“平行世界”的感知:人类作为化身,在一个用现实世界模拟的三维虚拟世界里,彼此之间进行交互。这个三维虚拟世界是互联网在虚拟现实世界的延伸,被称作元宇宙。
元宇宙的本质,是向人类展现出构建与传统物理世界平行的全息数字世界的可能性,将自然科学、信息科学与人类科学交织在一起的新概念。
事实上,现在的元宇宙竟然变成了一众互联网企业的套利工具。
Facebook是最积极的那一个,前不久,Facebook改名为Meta,准备All in元宇宙。扎克伯格也表示,希望人们一旦提起元宇宙,就想起他的公司。
对于新概念,Facebook一向狂热。当初虚拟货币火热时,Facebook就在2019年发布了自己的虚拟货币——Libra,并表示将与信用卡运营商共同合作,然而随着监管加强以及虚拟货币概念的破碎,这个项目现在已无人问津。
Facebook之所以疯狂追求新的“风口”,源于现实因素。近年来,Facebook在社交媒体业务方面的竞争力下滑明显,用户增长遭遇天花板,扎克伯格急需寻找下一个行业,让Facebook成为新的行业领袖。对于他来说,虚拟货币和元宇宙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没有差别的,资本都希望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继续扩张。
中国互联网企业对元宇宙概念逐渐狂热。
今年8月,字节跳动以9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VR公司Pico,后者于3月完成B+轮融资,估值为25亿元;此外,由字节跳动投资的游戏公司,代码乾坤上线了元宇宙游戏《重启世界》;还有媒体报道称,字节跳动内容正在尝试孵化元宇宙社交产品。
2020年12月,马化腾在企业年度特刊《三观》中提出了“全真互联网”的概念,很多人认为这是腾讯版本的元宇宙。腾讯投资的Epic、Roblox以及Snapchat,都被认为是元宇宙潜力股。
在互联网企业面对强监管的环境下,全球的互联网企业都在追逐新概念,这透露了他们面对重新估值的焦虑,除此之外,他们也希望通过新的概念重获新生,巩固行业地位。
有人认为,元宇宙比区块链还要空泛,前者更像是一个哲学概念,各行各业都能在元宇宙当中找到对应的位置。面对这样的新概念,互联网企业的布局速度似乎有些操之过急。
过去十年,垂直电商、智能硬件、O2O,互联网行业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坑,而且一个坑比一个坑大,泡沫破碎后只留下了一地鸡毛。
而疯狂的背后,错不在新概念,错在互联网企业的舍本逐末:寄希望于资本和扩张,用互联网结合新概念,进而展开一场“理想主义骗局”。
每一个新概念,或者沦为成为时代的泡沫,或者成为未来的新方向。元宇宙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