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尊重北京朝阳流调中的“最辛苦”中国人
原标题:请尊重北京朝阳流调中的“最辛苦”中国人 北京朝阳对一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岳某的流调数据,引发了媒体的疯狂报道。《中国新闻周刊》对岳某的采访传遍了朋友圈。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对话“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
原标题:请尊重北京朝阳流调中的“最辛苦”中国人
北京朝阳对一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岳某的流调数据,引发了媒体的疯狂报道。《中国新闻周刊》对岳某的采访传遍了朋友圈。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对话“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来北京找儿子,凌晨打零工补贴家用》,而“最辛苦”三个字戳破了广大网友的情感防线。
也有人将岳某每日凌晨奔波于北京多地扛沙袋、打零工的经历与那个在 SKP逛街购物的精致女性进行对比,得出“北京折叠”的结论。
而我的朋友们也纷纷转发新闻周刊这篇报道,分享语多是对岳某玩命打工的怜悯,对生活窘迫、遭遇悲惨的同情。但是在新闻周刊采访最后,岳某却对媒体这样说:“我也不觉得自己可怜。我只是好好干活,我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力气,靠自己的双手,挣点钱,挣了钱找孩子。就是为了生活,为了照顾这个家。”
看到这些如雪片一般的朋友圈,磐石之心突然觉得陷入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信息孤岛。在这个孤岛里,一个正常打工的农民岳某,被塑造成了中国“最辛苦”的人。但是我的认知却与当事人岳某一样,岳某不觉得自己可怜,我也觉得岳某只是中国许多农村人、底层劳动者的缩影。
我5000多好友的朋友圈,大多数是年轻的学生,科技互联网的工作者,媒体从业者,几乎没有农民。我相信,我的朋友们的朋友圈,以及新闻周刊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大量地渲染此事的自媒体,也都没有农村人的朋友圈。
更甚的是,很多人早就离开了农村,他们对农民以及农民工的生活已经陌生。事实上,正如岳某的工友所言,在岳某700元租住的城中村里,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与他一样靠半夜给工地扛沙袋、扛水泥赚辛苦钱的农民工。
在中国何止这种打零工的苦力?中国20年用掉了美国100年也没用掉的水泥,我们修建了全世界最多的高楼大厦,最多的公路桥梁,最多的地标建筑,而这背后都是亿万农民工兄弟用汗水铸就的。而就在今年,多少农民工兄弟们因为房地产开发商没钱付工钱,而无钱回老家过春节?
无论是超40度的酷暑,还是零下10度的严寒,他们总是站在脚手架上辛勤劳作。他们总是满身灰尘与泥土,20多个人住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吃着萝卜白菜配馒头,无法洗澡,更别说什么化妆品了。
而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仍然有6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而当你走入农村,你会看到在寒冬腊月,70岁的老人仍然背着筐子在羊圈里喂羊,那件破棉袄因为长久不洗,衣服大襟变得油光锃亮。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晋惠帝的名言“何不食肉糜?”太多的年轻人,城里人已经太久没有看到过真实的农村,真实的劳动者的形象了。于是,当他们看到媒体报道一个正常工作的劳动者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发现了“新大陆”。
这种怜悯之心的背后,则是自己的无知,同时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当我的朋友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在空调暖气房里享受着不管冬夏的生活,每日可以洗热水澡的时候,还有4亿多中国农村人生活在没有基本取暖设施的平房、瓦房中,仍有数亿人工作在工地上、凌晨的大街上、羊圈里,但是他们并不羡慕城市里的暖气房,也不认为自己在受苦。
这是因为,他们正在进行着的是最为日常的工作,他们仍然在努力的生活着,就如同朝阳区流调中的岳某一样。
之所以我的朋友们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怜悯他们,是因为信息的孤岛,导致太多的人都早已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人朋友圈里。这就像对大学生的采访,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可以年入百万,事实上却只有4.7%的人月收入过万。因为大学生早就被抖音、新媒体上那些夸张的年入百万的案例洗脑了。
一座座信息孤岛,让城市人的朋友圈、大学生的朋友圈与农民的朋友圈形成了严密的区隔,每个人看对方,都像是在看外星人。于是便发出“哇”“天哪”“不可思议”的惊奇叫唤声。
事实上,大家只是不生活在一个频道上罢了,仅此而已!而千姿百态的世界,才是真实的生活,请尊重每一个努力生活的平凡的人。
欢迎你留言、分享,说出你的观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