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挑“医”:择优赋能重构医美“供需联”
原标题:万里挑“医”:择优赋能重构医美“供需联” 蓬勃发展,野蛮生长,是医美行业这个硬币的两面。
原标题:万里挑“医”:择优赋能重构医美“供需联”
蓬勃发展,野蛮生长,是医美行业这个硬币的两面。
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披露医美行业乱象,称部分医美机构对零基础学员违规进行培训,涉及针剂注射、埋线、祛法令纹等项目。医美机构实操课,学员们都换上了蓝色的手术服,装扮成医生的样子。
“黑医美”全民关注,屡禁不止,已成制约行业发展痼疾。如何解决?关键在于供给侧的治理整顿与改革创新。供给侧范围宽泛复杂,涉及从业人员、产品、器械等各个方面,从哪里入手很关键。医美到底是人对人的服务,培养最优秀的医师,是供给侧改革创新的突破点。
2014年,政策放宽了医师多点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美医生稀缺的状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据艾瑞咨询统计,在合法医美机构中,违反多点执业规则的“飞刀医生”有近5000人。
据医美查显示,中国医美疗程消费量已超过美国、巴西、日本、韩国等医美大国,跃居全球第一。中信证券的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正规市场规模约1518亿元,整体医美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预计2030年达1.3万亿元。
发展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来解决,具体到医美行业,必须打造一套高标的医美医生评选体系,培养最优秀、最专业、业务能力最强的医生。
万里挑“医”:绿宝石甄选“最强医生”
3月24日新氧绿宝石医生榜单第四期正式发布,来自中国医美两大专业协会三大分会的50位顶级医美专家,以及《时尚芭莎》主编、知名高定品牌创始人、著名造型师等人组成技术专家评委和美学专家评委,严苛标准甄选250名医生。
随着政策层面的强监管,医美行业已进入从过往的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升级的临界点,问题的解决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充沛的人才供给,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支撑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蓝领工人,中国互联网产业繁荣的支撑是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大厂码农。与中国制造、互联网行业相比,医美行业人才短缺现象十分明显。
本期“新氧绿宝石医生榜单”评选活动共有4291位医美医生报名参与,覆盖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等多个学术协会,大大提升了榜单的学术价值;公立机构医生争相参与,报名人数暴增585%,但上榜率仅为5.8%。
上榜医生平均从业年限17年,三分之一在20年以上;整体专业技术职称等级高,医美技术精湛,其中,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共121位,占比高达48%。
择优赋能,为优质医生提供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绿宝石榜单”产生的新一批优秀医美医生中的部分代表,将有机会参与中国医美飞翔奖角逐。
“新氧绿宝石医生榜单”评审团阵容强大,评委数量从原有35位的基础上增加至50位,由中国医美两大专业协会三大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组成。
2020年,新氧推出了首期“绿宝石医生榜单”,旨在为医美行业打造一套高标的医美医生评选体系,培养最优秀、最专业、业务能力最强的医生。
历经四届,成绩显著,“新氧绿宝石医生榜单”推动了“供给、需求、平台”全方位立体进化,实现了行业的迭代升级。
“新氧绿宝石医生榜单”有两个特点:一是“一网打尽”,4291位医美医生报名参与,几乎囊括了行业最优医生资源;二是“万里挑医”,最严苛的评选,最权威的评审,极低的上榜率,优中择优,是万里挑一,“万里挑医”。
“绿宝石医生榜单”有两个价值,形成了中国最优秀的医美医师库,同时给行业建立了“事实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就是行业的规矩。
从上述角度看,“绿宝石医生榜单”不仅具有技术价值,也具有学术价值。万里挑“医”,甄选“最强医生”,这才是绿宝石真正追求的价值。
重塑“供需联”,新氧“造星”医美升级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
“黑医美”的典型特征包括医生、机构资质不达标或使用不合规的器械、耗材三方面。以针剂注射为代表的“轻医美”项目,成为“黑医美”项目重灾区。
医美行业在2021年迎来强监管。2021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重点强调医美广告属于医疗广告。
6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监管目标涉及打击非法医美、规范医美服务、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及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四个方面。
当下的医美行业,蓬勃发展是由需求推动的,野蛮生长是供给端产生的问题,问题处在供给侧,破局点是医生的专业能力。
医美查数据显示,国内医美市场发展迅速,而一名正规医师的培养年限为五到八年,国内医美行业医生资源一直存在供需缺口。
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对医师的标准需求数量达10万名,同期包括整形/美容外科、皮肤科、牙科、中医美容科、麻醉科在内的实际从业医师数量为38343名,缺口超过6万名。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解决“供需联”三个方面的问题,新氧作为连接供需的平台,既能优化供给端,又能提升消费体验,对于行业发展十分关键。
“绿宝石医生榜单”已经成为医美界“米其林标准”的专业医生榜单,也是一份极具行业影响力的消费指南、名医指南。
2021年12月,新氧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上海搜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金星,公司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远程健康管理服务;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从事医疗科技领域内的技术服务等。
2021年11月,新氧(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氧万维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出现在上海嘉定通华小额贷款的股东名单中……
新氧着眼于整个医美行业的未来,解决当前医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优化医美消费模式,重构“供需联”,推动行业积极发展。
消费升级: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心系行业,站得高,看得远,这样的企业才有未来,新氧连续7年发布《医美产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2021年“白皮书”显示:2021年医美市场重回高增长通道,增速超过20%,超八成大众人群对医美接受度较高,完全不能接受医美的受访者为0。
2021年中国医美产业规模达到1846亿,同比增长21.6%,是近4年来同比增速最快的一年。医美消费呈现出“长尾”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医美。
医美产业增长提速,与中国宏观大环境相关:201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一万美元,客观上为医美消费的崛起提供了经济支撑;中观层面上,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产业资本的持续入局,则为医美产业的蓬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并逐步打破信息壁垒,增强对医美的信任感;微观层面上,求美需求崛起带来的医美需求释放,以及医美技术进步带来的大量新产品落地,则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共同推动医美行业步入高景气期。
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与发达市场10%左右的市场渗透率相比,中国医美行业渗透率仅为3.6%,未来中国医美消费人群或突破1.5亿。
预计到2022年,我国医美消费用户规模将超过2000万。以用户规模计,还有7倍以上的增长空间,加上客单价提高的影响,医美产业万亿规模起跳。
“最美不过自然”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与现代时尚消费观念格格不入。即使到了现在,很多人也羞于承认自己曾经医美,这与欧美社会截然不同。
即使如此,“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医美也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规模达1846亿元,用户超过2000万的超级市场。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承认医美,准备医美,接受医美,大众医美意识的崛起,正成为中国医美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新氧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中国医美产业正式迈入精细化、正品化发展的“新医美”阶段,绿宝石榜单也迎来了新面貌,积淀了更丰富的学术内涵。
身体与技术:健康与美是真实的存在
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先贤都曾经探讨过人与技术,身体与技术的关系,从人类开始实用工具开始,这种关系就产生了,并且不断进化。
总的来说,是一种“具身关系”:即技术是身体的体现,技术与人融为一体,技术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是人的器官的延伸。
身体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说:“身体是风暴的中心,是坐标的起点,我们经历的一切都与身体息息相关,感觉由身体而来。人们体验到的世界,无时无刻不以我们的身体为中心,即以视觉为中心、以行为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
身体是风暴的中心,是坐标的起点,医美则以身体为中心,重塑身体是起点,终点是更好的自己,更美的人生。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民安接受采访时谈到“人和身体的关系”时,将之分了几种模式:一是将身体看作一种内在活力的奔突;二是将身体看作艺术创造的起源和条件;三是将身体作为自我技术和自我实验的对象;四是在新科技的条件下,去发明一种新的技术化身体。
医美无疑既属于“自我技术和自我实验的对象”,也属于“在新科技的条件下,去发明一种新的技术化身体”,这两种关系不独属于当代人,古已有之。
身体发现、身体管理、身体创造是人类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三个阶段,技术会进步,但态度与手段几乎全部相同。
“医美”是个新现象,不过是人类用最新的技术发现、管理、创造自己的身体而已,人类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一个新现象。
身体的健康与美就是真实的存在,无法逃避,只能面对。从这个角度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医美。
在各自的身体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而自由的,平等性建立在每个人独树一帜的身体特质之上,医美技术给每个人提供了新的可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