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改赚“辛苦钱”:从“外部性”看“高质量发展”

1.jpeg

原标题:互联网大厂改赚“辛苦钱”:从“外部性”看“高质量发展” 疫情反复、地缘政治等因素叠加,2021年中国的互联网大厂们集体度过了艰难的一年。

原标题:互联网大厂改赚“辛苦钱”:从“外部性”看“高质量发展”

疫情反复、地缘政治等因素叠加,2021年中国的互联网大厂们集体度过了艰难的一年。

最近两周,包括BAT(百度、阿里、腾讯)在内的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发布了最新一期年报/季报,财报数据显示,大厂均已经不再像过去那般高速增长,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

5月18日,腾讯控股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季内实现营收1354.71亿元,同比持平,但低于市场预估数值1410亿元人民币;公司净利润255.45亿元,同比下降23%。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季内腾讯公司净利润234.13亿元,同比下降51%。

5月26日,百度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季内营收284.11亿元,同比增长1%;经调整净利润38.79亿元,去年同期为42.97亿元,同比下降9.7%。

同日,阿里巴巴发布2022财年年报,财年内阿里巴巴营收8530.6亿元,2021财年营收7172.9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1363.9亿元,2021年同期为1720亿元,同比下降21%。

从营收增速看,阿里巴巴高于腾讯、百度,两家企业的同期销售额增长均低于1%。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当日举行的分析师财报会议上表示:疫情导致物流和供应链中断,对其营收造成了影响。

对于互联网大厂影响更大的,是不可控的外部环境,包括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叠加,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结合张勇在分析师会议上的讲话,未来一个财年阿里将聚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保证现金流等方面,以寻找更多的“确定性”。

企业无法左右外部大环境,只能建设内部小环境,冬天修屋顶,夏天才经得起风雨,外部环境的“新常态”是“低速增长或增长停滞”,企业的“新常态”则应该是“夯基础练内功”。

夯基础:既要抓供给,又要抓需求

互联网大厂都是生态型企业,生态型企业一端连着供给,一端连着需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与需求,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互联网大厂夯基础,包含两个方面,一端是供给侧,一端是需求侧。张勇在分析师会议上强调:推动数字化的实体经济发展是阿里巴巴的基本责任,是从供给侧的角度考虑的。

实体经济数字化迭代升级,既可以帮助实体经济运营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又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服务,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

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的商家数量接近千万,阿里国际站的商家达数十万,去年全年完成GMV达8.317万亿元,他们是阿里生态内的供给侧,数字化赋能将释放他们的能力与活力。

“最近国家释放了稳经济、保就业、保民生的强烈信号,这和阿里巴巴的业务高度相关。我们作为平台企业,更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正在努力为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做出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助力平台广大中小企业恢复元气,只有他们恢复了,才能创造更多就业发展机会。”张勇分析师会议上的讲话,是“供给侧思维”结的果。

夯基础的关键是稳住用户数,消费降级是短期现象,长期看消费升级是必然规律。这样的判断基于这样的前提:人类社会是呈螺旋式上升,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13.1亿,其中中国市场达10亿,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另外3.05亿消费者来自海外。

从用户规模看,中国企业用户的分母不止中国14亿人口,而是全球77亿人口,先有本土成功才会有全球成功,与其他成功的全球化企业一样,中国企业的发展遵循这样的规律。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主打性价比的电商平台淘特年度活跃消费者(AAC)超过3亿,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淘特年度支付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00%。

以五环为界,阿里巴巴走出去,拼多多走进来,社会数字化深化的发展,不是某一类企业的机会,是所有企业的机会,关键看决心与信心。

“在疫情下,商业能够持续稳定的经营,是所有商家共同的核心关切。能够在不确定的疫情态势下,确定性地保障供应链和物流的稳定和畅通,商业才可能稳定经营,消费情绪和意愿才能更好地恢复。”

需求紧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是2022年全国经济面临的三大挑战,而对挑战,指出2022年的工作重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无论对于供给侧,还是对于消费侧,平台型企业都具有“稳”的作用。

练硬功:一边带队伍,一边搞技术

练内功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变革,提升团队战斗力,高管变化、裁员都是组织变革练内功的一部分;二是创新业务,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比如阿里云的发展;

去年12月6日,阿里巴巴宣布最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新设中国数字商业和海外数字商业两大板块,分别由戴珊和蒋凡负责。

变革的结果是,戴珊主内,负责以淘宝、天猫为代表“中国数字商业板块”;蒋凡主外,管理以Lazada、速卖通等为代表的“海外数字商业板块”。

阿里巴巴从6年前的2015年开始施行“大中台”,这次调整之后,阿里施行“多元化治理”的新组织战略,是一次组织架构的全局性调整,张勇带队伍的思路与逻辑发生了变化。

与阿里一样,腾讯高管轮换,组织变革的动作从未停止。5月23日,腾讯任命何毅进担任腾讯新闻业务负责人,兼任腾讯网总编辑,向公司副总裁曾宇汇报,这一任命还引来了“腾讯新闻没了”的传言。

2021年11月,腾讯进行了新一轮组织变革,对2018年“930”变革后搭建的“大内容体系”的进一步调整,以应对来自头条系的冲击。

与组织变革同时进行的还有大厂裁员相关的传言,本季度财报发布之前,阿里多次被曝出裁员风波,涉及业务包括生活服务、阿里云、淘特等多个事业群。

财报显示,2021年12月31日-2022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员工数量从259316 人缩减至254941人,三个月内,阿里巴巴员工人数减少超4000人。

今日有消息传腾讯裁员10%至30%,裁员的重要依据就是过往的绩效评星。去年底有大厂员工跳槽去腾讯,在最后阶段收到公司停止招聘的消息。

过去互联网行业处于扩张式发展阶段,抢人抢地盘,海量招聘不是为了业务发展,而是为了不让对手找到人。

中兴与华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在成都电子科技、西安电子科大整班找人,互联网行业复制了当年通讯行业的故事,只是更凶狠、更惨烈。

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刻,陕甘宁边区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了“精兵简政”的策略,互联网行业由扩张式发展阶段进入挤压式发展阶段,效率更重要,精兵简政遵循这样的逻辑。

“精兵简政”并不意味着“躺平”,而是为了轻装上阵,更好地发展。阿里巴巴CFO徐宏披露:“过去一财年,阿里巴巴技术相关成本费用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

这些技术投入持续增强了阿里云在中国云市场的领先地位,支撑了阿里巴巴面向消费者业务的先进技术需求,并推进对下一代技术的探索。

一个企业就跟一个人一样,组织改革、精简队伍让身体更强健,技术创新让内力更强,内外结合才能练出一身硬功夫。

加油干:从“粗放式增长”到“高质量发展”

5月16日,腾讯发布首份“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在2021年年报电话会议上,马化腾说“风险与发展并存”,腾讯的方向是可持续社会价值,坚守科技向善,腾讯未来是用户价值、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也可理解为“粗放式增长”,未来侧需要“可持续发展”,也即“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包括盈利,把饼做大;也包括技术创新,更包括“正外部性”带来的社会价值。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在《置身事内》这本书中曾经论及“规模经济与外部性”的问题,一个产品与服务的规模越大,其外部性越强,外部性越强,就越需要社会多方抉择,不能由企业自主抉择。

举例来说,互联网金融与网约车就是“外部性”很强的业务,涉及海量地理信息、人体特征信息等,有潜在的隐私、安全风险,提供这些服务的平台不仅要从经济角度考虑,也要从国家治理角度考虑。

在特殊时期,一些外部性不强的业务也会具备超强的外部性,比如新冠疫情期间,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就为保供应,稳定城市运营提供了保障,发挥了巨大的“正向外部性”。

类似一个人的成长,初期的任务是长个子,长知识,成人之后就要学会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从这个层面来说,“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更有社会治理的意义。

从经济上看阿里巴巴的“高质量增长”,阿里云这样的新兴业务比较典型:阿里云全年总收入在抵销跨分部交易前和抵销后分别为1001.8亿元和745.68亿元,并实现了13年来首次年度盈利。

阿里云EBITA利润从去年的亏损22.51亿元大幅改善为今年的盈利11.46亿元,成为中国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商。

从社会治理的意义上看阿里巴巴的“高质量发展”,阿里巴巴过去一个季度在抗疫中的表现比较典型:阿里运用自身供应与物流能力,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协助:

2022 年 4 月,高鑫零售、盒马以及其他业务启动支持上海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和配送的举措,以及从临近城市调配几千名快递员及前线员工到上海;

饿了么开启“社区团购+顶点配送”服务以满足社区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向独居老人、婴幼儿家庭、残障人士特殊群体,开通“应急特需”专线服务,在北京确保重点商超的24小时配送能力;

菜鸟建立了一套应急物流体系,包括备灾管理、紧急运输、以及中转调拨以应对突发状况,开通了专门渠道为上海的养老院和老人运送日常生活必需品;

撸起袖子加油干,承担更多责任,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是互联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也是马化腾“可持续社会价值”的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20:18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