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资本张津剑:投资人要屏蔽节奏性的噪声,关注结构性的信号
2022年上半年已然过去,过去熟悉的环境、条件、要素都已剧烈变化,募资难、消费企服等赛道遇冷、上市破发……在高度的不确定性中,很多投资人陷入了焦虑。
2022年上半年已然过去,过去熟悉的环境、条件、要素都已剧烈变化,募资难、消费企服等赛道遇冷、上市破发……在高度的不确定性中,很多投资人陷入了焦虑。
8月11日,在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主办的“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绿洲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津剑发表题为“投资中的结构与节奏”主题演讲。在他看来,今年让大家感到焦虑的很多问题都是短期节奏性的问题。“它们都是节奏性的噪声,我们应该关注那些长期结构性的信号,因为那个才是中国的主旋律,也是今天作为长线投资人应该去拥抱、支持和改变的东西。”
从机构视角出发,张津剑认为,日益分化的需求与专业化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投资布局时应当抓住的机会。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大家好!感谢投中给予的机会,能够有今天这样一个分享。我自己是工科男,曾经修过7年的雷达,主要做高清图像的噪声和信号分析。后来我进入美元基金做投资,至今11年了。这11年里,我见证过周期里的起起落落,这些经历让我想起之前研究信号和噪声时的工作。
所以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投资中的结构与节奏”。
今年是很特殊的一年,因为每个季度的变化很大,增量信息很多。这些信息让我们的状态不断变化:或是焦虑,或是开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焦虑和开心,更多的是因为只关注了短期节奏性的问题。关于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一类是短期的节奏性问题。但是因为人的思考方式,我们的主体感和客体感,会让我们更关注短期的节奏性问题,而不是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就像在座的很多父母天天辅导孩子的作业,每个季度盯着他考试的成绩,考得好很开心,考得不好就很焦虑。然而这些都是节奏性的;结构性来看,培养他成为正直和善良的人可能更加重要。投资市场也是一样:创始人发展得好,我们很开心;有时候不好,我们就拼命给他对接资源,希望他发展起来。但这些都是节奏性的,我们可能忽略了更重要的结构性问题——这个人是不是对的人,是不是在做对的事。
一个企业、一个孩子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的。我们很多担心和焦虑,很多不理解,恰恰是关注了节奏性困难,忽略了结构性机会。
我们经常说“国家”是很大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真的很大吗?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人的组合。如果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中国是什么样的人?日本可能是一个老头,越南是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那么中国呢?
我们来看这幅图,20年前的中国,平均年龄30岁。2001年他加入WTO,仿如一个跃跃欲试的三十岁的年轻人加入了全球大舞台。他在想什么?他在想,什么活儿他都能干,全世界最赚钱的不一定是他,但是最勤奋的一定是他。不管什么活儿,只要给他机会,这个年轻人一定干。这就是2000年的中国。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变成了全世界主要的消费体和经济体。但是二十年以后,我们国家变成了什么样子?2020年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年龄涨到了38岁。20年前,一个30岁的小伙想的是世界能不能给他机会,但是20年后变成38岁中年的时候,他想的肯定不是所有活儿我都能干,所有事儿我都能做。以前加班加点的方式在今天中国已经不合适了,我们必须改变和进行产业升级。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和二十多岁的越南、三十多岁的印度一样,做着低端制造业,但这些人干活更猛,成本更低。他再看看自己,2040年的时候,中国的平均年龄是多少?47岁。47岁他还能干什么,还能像今天一样去努力吗?还能做通过大量的污染和大量的劳动力完成工作吗?他已经做不了了。
这里面的改变分为三部分:一是把身体保养好,所以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第二,国家必须把生育能力提升起来,尽量延缓衰老;第三点就是将产业提升得更有价值和质量。
怎样让中国这个庞然大物提升起来?就是要将机体里每一个流通要素的效率变得更高。过去四十年,中国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四十年里诞生了很多的巨头,这些巨头为国家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它可能是互联网平台,或者是超级的制造公司。无论是什么名字,本身解决的问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问题。但是到了2020年,这个38岁的人希望变得更长久,更健康。于是,十九大提出中国主要矛盾的改变,升级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会不平衡、不充分地发展呢?为什么有的地方效率很低?正是因为生产要素没有有效流通。今天同样是一个社保,在A城市和B城市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找人才这件事,在A城市和B城市找到的人才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生产要素的流通受到限制,所以才展现出国家今天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特点。而这个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特点,进一步限制了38岁的中年人干活的质量,限制了他在全世界的资产分配里占到更高的位置。
所以可以看到,2017年以后,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主要解决的是中国要素的市场化,包括第一次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纳入监管范围。国家要监管的可能不是特定的公司,本质上是我们意识到数据是生产要素。如果我们把生产要素纳入监管,让机体焕发起来,那国家就会更有活力、更加青春、更有质量。这是国家推动的核心动力。
其实所谓阶级的分化,真正分化的是什么?是要素。当一个阶级可以垄断生产要素的时候,那么其他阶级的发展就与勤奋无关了。一个健康的机体有上升的空间,是因为生产要素可以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解决。如果一个创业公司没有任何用户的数据,没有成熟的市场支持,没有土地和人才,这个创业公司又怎么可能做大做强?这背后很多看到的监管和影响,是一个国家对经济长期支持的思考和行动。
站在绿洲的角度,如果把上面提到的矛盾解读成绿洲能把握的机会,那我认为是,日益分化的需求与专业化不足之间的矛盾。这几年专业化需求越来越强,底层逻辑是需求在分化。过去大家吃一碗米饭就饱了,但是今天是有人吃米饭,有人吃面,也有吃饺子的,吃饺子的还分吃肉馅和素馅的。一个国家里,人的需求是分化的,分化的需求意味着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供给。
显然今天很多领域的专业化供给还不够。例如口腔正畸市场,中国去年有350万人接受正畸治疗,听起来很简单,其实需要非常专业化的训练——正畸医生通过自己的手和工艺,调整出牙齿未来的形状,一个优秀的医生需要10年以上的训练才能做到。然而中国只有6000个医生在服务这350万人。如果这350万人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增加到1000万呢?这个问题就需要数字化来解决。例如儿童领域的罗慕和成人领域的隐适美,通过3D扫描、数字化建模和3D打印的结合,把医生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软件和制造,赋能每一位医生。这就是我们提到的中国最大的机会,通过数字化去赋能服务的升级。
今天市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看到有人悲有人喜;我们看到有人因为一些事情欢呼,也因为一些事情焦虑。但这大部分都是短期节奏性的。忽略这些节奏性噪声,关注长期结构性信号,才是长线投资人应该去拥抱、支持和改变的东西。重仓中国产业升级,才是中国未来的主旋律。让我们也和这个国家一起,变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好。
这是我今天和大家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