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啄木鸟计划”影响 海底捞预计上半年净亏损超2亿元
走出关店“风波”并实现盈利成了海底捞的当务之急。8月14日晚间,海底捞披露上半年财务数据,净亏损预计为2.25亿-2.97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还是9650万元。这也与海底捞叫停快速扩张计划,并为“及时止损”而制定的“
走出关店“风波”并实现盈利成了海底捞的当务之急。8月14日晚间,海底捞披露上半年财务数据,净亏损预计为2.25亿-2.97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还是9650万元。这也与海底捞叫停快速扩张计划,并为“及时止损”而制定的“啄木鸟计划”大有关联。事实上,除了门店经营上的创新,海底捞近期也一直在堂食之外寻找增长点。分析指出,海底捞不光面临市场竞争,也需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未来还需注意扩张节奏,并不断创新从而实现盈利。
上半年亏损超2亿元
关停门店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正威胁着海底捞的盈利状况。8月14日晚间,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6个月,海底捞预计收入不低于16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不超过 17.0%。海底捞表示,除了疫情影响外,还因“啄木鸟计划”导致门店数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同时,海底捞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预计2.25亿-2.97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650万元。关于预期亏损的原因,海底捞表示,其中部分原因是,因“啄木鸟计划”所关停门店发生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约合人民币2.55亿-3.27亿元。
另外,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缓和,2022年6月以来,海底捞在中国内地及其他地区的餐厅经营表现月度环比已经明显好转。海底捞将密切关注市场状况并调整商业策略及运作以减少负面影响,并实施措施控制租金及其他运营成本,严谨管理运营资金并运用信贷融资和股本融资手段,确保现金流稳健及现金状况良好。
据了解,去年11月,海底捞决定在同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彼时,海底捞也宣布开展“啄木鸟计划”,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门店,重建并强化部分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收缩业务扩张,以此来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状况。
寻找堂食之外盈利点
从海底捞上半年的经营状况不难看出,该品牌的亏损与“啄木鸟计划”有很大关联。海底捞自2019年开始了快速扩张策略,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分别新开308家、544家、299家门店,截至2021年6月31日,海底捞全球门店总数达1597家,的确拓展迅速。
但不到三年,海底捞便选择“及时止损”。据当时海底捞方面透露,即将关停的门店主要表现为部分新开门店选址不合理、内部组织架构变革让各级管理人员“无法理解且疲于奔命”、优秀店经理数量不足、过度相信“连住利益”的KPI指标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这也是启动停业整合行动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不仅如此,据海底捞发布的2021年全年业绩公告,海底捞全年亏损41.6亿元。对于亏损原因,公司表示其中由于2021年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以及管理层采取审慎态度计提的减值损失超过36.5亿元。如今看来,由海底捞闭店计划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仍在继续。
自“啄木鸟计划”以来,海底捞也在寻找新的增长曲线。门店经营方面,海底捞在去年8月推出了小酒馆新店型,并在去年底宣布加快上新,保持全国至少一年两次的上新节奏。在堂食之外,海底捞今年3月开启了烧烤食材外送业务,同月宣布推出盲盒和数字藏品等周边产品,今年6月,海底捞更是宣布成立社区营运事业部,卖奶茶钵钵鸡,发力预制菜,探索更多餐饮消费需求。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指出,正如海底捞所言,除去疫情影响,因“啄木鸟计划”所关停门店的资产处理确实为海底捞带来了较大影响。无论是关停门店、创新门店模式还是售卖周边产品以及打造多元化的餐饮服务,最终目标都是更好地实现盈利。火锅赛道竞争激烈,玩家与玩法层出不穷,海底捞的创新也是为了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的确,火锅赛道并不缺乏专业选手,随着市场逐渐细分,捞王和七欣天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火锅品牌也准备上市,投入资本怀抱。对于海底捞而言,不仅面临市场的竞争,更是受到资本市场与消费者的监督。
文志宏进一步指出,虽然海底捞之前的扩张节奏导致近期的业绩不佳,但依旧是赛道的头部品牌,只要保持合理的门店扩张节奏和布局,依旧存在发展空间。同时,海底捞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消费者基础和产业生态链,未来还需在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再做创新,以此来提高盈利能力。未来,海底捞还可利用自身在资本市场的优势,合理开展相关并购业务,从而促进品牌持续成长。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