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闲鱼等被点名,未成年擦边内容谁来管?

1.jpeg

在未成年擦边问题上,更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多方共同发力,才能真正还未成年人一方净土。

  当很多人对05后和10后的认知仍停留在他们还是未成年人时,殊不知在互联网爆发年代成长起来的这代人,正通过“举牌”干起擦边生意。

  援引《央视新闻》相关报道,举牌本是参与者手持照片或写有祝福语的牌子,拍成图片或视频与网友互动的一种网络行为。但通过“平台算法+公域引流,私域成交”的组合打法,如今已衍生出灰色擦边产业链,甚至很多十几岁的未成年人群也参与其中。

  在现有“举牌者→代理商→买家”的灰色擦边利益链条中,总代理商从不少十几岁的初高中手中购买大量暴露身体隐私部位的涉黄图片和视频,加价卖给二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继续加价卖给买家或三级代理商。

  为寻找更多潜在客户,二级代理商通常会注册和运营抖音、快手、小红书、百度贴吧、闲鱼等多平台账号,并利用平台算法和监管漏洞发布大量图文/视频/评论。

  图源:央视新闻

  一方面,二级代理商在评论区或私信回复买家中,使用“符号+文字”或行业黑话来规避平台监管。比如,“果举”代表裸体举牌;熊举、牛举、雪举为“举牌者”用人体不同隐私部位拍摄的涉黄照片和视频,业内统称为S举,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图源:央视新闻

  且根据买家对服装、动作、时长、涉黄尺度的不同,“举牌者”能“私人订制”更大尺度、更长时间的图片和视频,价格通常在几百元以上。部分聊天群中日交易额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

  另一方面,根据用户内容偏好为用户推荐不同内容,是各大社交平台算法的底层逻辑。深谙平台算法的二级代理商,通过发布展示身材的图文和视频持续获得平台流量推荐。即使当前各大平台开通举报功能,但在用户更换搜索关键词后,这些内容仍会被推荐。

  二级代理商将公域流量的潜在买家引流至QQ/微信等私域流量后,一方面会在群中持续更新涉黄的图片和视频,让潜在买家完成预览。若潜在买家想要交易,为规避平台监管和审核,二级代理商通常会以压缩包形式给到买家。另一方面,这些聊天群中不仅禁止加人、禁止聊天。甚至群成员退群时间,二级代理商都会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整个“举牌者→代理商→买家”的灰色擦边利益链条中,未成年人成为最大受害者。很多未成年人从单纯地对“举牌”感兴趣到因涉世未深和利益驱动,同时成为利益链条的内容提供者和卖家。且现有的社交平台虽普遍都有未成年人模式,但各平台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比如,大多数平台无法精准识别未成年人身份,登录时不需要身份核实,未成年人模式由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开启,有的平台将其隐藏在设置菜单里,难以被发现。

  监管漏洞的存在,让有的高中生直接干起代理商生意,做着和自身年龄、身份完全不相符的生意。比如,报道中提到的高中生莎莎(化名)不仅分享日常生活,还发布打上马赛克的色情举牌预览视频。

  01.

  由来已久的未成年人擦边问题

  “举牌”仅是近些年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因未成年人擦边问题,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的缩影。

  2021年,小红书因传播儿童软色情表情包、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等问题被约谈。不仅仅是小红书,当年网信办启动的“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针对快手、QQ、淘宝、微博等平台存在的此类问题,依法约谈平台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全面清理处置相关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并对平台实施罚款处罚。

  时隔半年后,又有家长称在小红书平台上搜索“亲子乐园”时,平台推送大量暴露未成年人隐私的图文和视频,评论区还有性暗示留言,再次将小红书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2023年闲鱼被曝向未成年人销售衣着裸露、姿势不雅的女性角色手办。且不少卖家或以“衣物可脱”为卖点,或产品图中打出“网红爆款求围观”“学生党必看”等标签。

  另据@重庆焦点2024年6月报道,有15岁的博主讲述自己被私信骚扰的经历。在该博主账号仅有几千粉丝且是男性,就陆续收到大量成年男性的私信。他们不仅要和博主认识、约博主出去玩,甚至聊天内容和引导方式都极其不健康。随着该博主粉丝数量持续增加,每天更是被大量私信所骚扰。

  和博主同龄的女性博主,情况更不容乐观。14岁的女孩三天内收到108条骚扰短信,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长期给年仅9岁的女孩看不雅视频,诱导孩子长期发送不健康自拍。正如该博主所说,这件事的可怕之处在于:孩子们遭受网络威胁猥亵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但很多家长并不知情。

  2025年3月,多个短视频和社交平台被卷入“未成年网红跳擦边舞”的风波中。在多个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中,不少疑似小学和初中生的“网红”,发布性感舞蹈和变装等视频内容。甚至10岁左右的小女孩穿着小短裙,不时做着眯眼、扭胯动作。

  不管是评论区中的污言秽语,或是未成年人过早接触这些对其成长严重不利,“未成年网红跳擦边舞”值得社会多方所警惕。

  2025年4月,有网友反馈称,百度贴吧内存在大量使用暗语进行的色情交易信息,内容涉及陪聊服务、买卖“原味”衣物等低俗内容,甚至部分身为管理者的“小吧主”也参与其中,提供定制色情视频服务。

  但这并非百度贴吧首次被曝出存在色情交易信息,过去几年,百度贴吧曾多次因涉黄问题被相关部门约谈和责令整改。另有家长称,百度App推荐的低俗内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不仅仅是社交媒体平台,游戏平台、各种交友平台甚至当前火热的AI平台,同样出现类似问题。在“AI聊天哪家最好玩”等帖子中,用户只要搜索“AI聊天”“人机恋”等话题,评论区经常会冒出引流广告,他们打着“无违禁词”“动作语言丰富”“可以开车”等关键信息吸引用户。在当前未成年人使用高频互联网之际,这些信息恐怕会以更快速度渗透到未成年群体中。

  02.

  平台监管升级,“产业链”也在升级

  面对上述问题,多年来各大社交平台从未停止过努力的步伐。抖音不仅对视频和直播审核力度持续升级,用户可通过举报功能对视频、直播、用户进行随时举报。且平台若是监测到用户存在问题,轻则对账号降权、限流、限制部分功能使用,重则直接封号。

  图源:抖音

  百度客服工作人员称,用户在使用百度APP时,可通过“不感兴趣”或“不看”功能,减少系统推荐。对贴吧中出现的涉黄信息,接到用户举报后,内部会进行严格审核,若出现违法违规信息,百度将坚决予以打击和清理。百度App虽暂不支持开启/关闭青少年模式,但百度一直在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

  今年3月份小红书电商发布的《交易导流违规管理细则》,明确禁止内容创作者通过除小红书商城、直播间内购物车功能、官方留资组件之外的其他任何形式引导站外交易,违规将面临警告、限制直播甚至永久封号等处罚。

  图源:小红书

  但诸多社交平台仍深陷未成年擦边争议的背后,正是擦边带来的巨大利益,让平台升级的同时,“产业链”也在升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何与人性持续对抗成为各大社交平台面临的长期现实挑战。

  以《央视新闻》报道的“举牌”事件为例,从事虚拟电商多年的张峰(化名)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即便二级代理商从一级代理商手中拿到的进货价为30元,但一方面,在当下AI大模型生成的时代,二级代理商可借助AI生成推广内容,通过不投流+多平台+多矩阵账号的运营方式,无需承担太多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人性复杂且多样,让二级代理商从不缺大量潜在客户。这些涉黄图片和视频不仅能反复大量地卖给多人,且当退款率几乎为零时,二级代理商无需承担物流、售后服务成本、退换货成本,相当于卖一单就净赚一单的利润。即使单份图片和视频获利10元-20元,但当人群来到几百人或上千人时,二级代理商的利润又有多大呢?

  同理,对于那些更擦边的图文或视频,利润空间更大。这意味着即便平台有各种监测手段,二级代理商同样能想出各种办法规避监管。比如,将QQ/微信联系方式拆解,用谐音或隐晦词汇来避开平台的关键词监测等等。

  大卫·科林格里奇在《技术的社会控制》一书中指出,人类在技术发展初期和后期面临的两难矛盾可概括为:当技术处于早期阶段时,人们能够有效控制其发展方向但难以预见长期后果。而当技术后果变得清晰时,控制已变得异常困难,因为技术已深度嵌入社会结构。

  “科林格里奇困境”正是当下社交媒体平台管理未成年擦边问题的核心难点。互联网本质上做的是DAU+用户使用时长+用户规模的生意,社交媒体平台之所以使用“滑动即推荐”机制,也是希望提高用户使用时长和用户日活。这种推荐机制虽为社交媒体平台商业化提供基础,但难以预见后期黑产利用算法漏洞传播色情内容的规模化能力。

  若“未成年擦边”问题爆发后,平台必须投入数十倍成本升级审核模型,但黑产已演化出利用ASMR语音、AI换脸等技术绕过防护的“地下军备竞赛”。

  简单来说,技术治理永远滞后于黑产创新,当平台发现某类违规模式时,黑产已迭代出下一代规避技术。这正是近些年来社交媒体平台上,为何屡屡被爆存在未成年擦边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03.

  治理未成年擦边,平台依旧任重道远

  “科林格里奇困境”本就让社媒平台治理未成年擦边问题不易,当下05后和10后心理过于早熟,无疑给平台带来更大压力。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3年数据显示,超61%的初中生将网红视为“理想职业”,较2015年暴增470%。

  这给平台带来的挑战在于,一方面,目前很多游戏平台在监管政策要求下,需要用户完成实名认证才能登录平台。但现在的孩子能以各种方式记住父母或祖辈的身份证号码,以成年人的身份进入游戏平台,这给平台识别未成年身份和优化青少年模式带来众多压力。

  且即使现有的平台能识别未成年人身份,算法调整给未成年人推荐合适的正向内容,但无法构建替代性的正向激励系统。

  另一方面,当家长年收入被孩子用来论证传统路径无意义之际,社媒平台上的各类博主基于流量鼓吹的人均月入10万、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获得更高流量权重等内容,让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陷入迷茫之际,同样会跟随和模仿。

  但社交媒体在享受依靠用户规模带来的商业化和高营收之际,其必须要持续优化平台监管机制,真正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社媒平台才能真正行稳致远。

  在未成年擦边问题上,更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多方共同发力,才能真正还未成年人一方净土。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4月07日 23:45
下一篇 2025年04月07日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