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真能美国造?美银:成本至少增加90%

1.jpeg

除非关税长期化明确,否则苹果大规模回迁生产线的可能性不高。

  美银指出,尽管美国具备iPhone最终组装的劳动力基础,但苹果与数百家供应商的紧密协作,大部分零部件仍需全球采买,完全转移生产线回美需要耗时很多年。即便只迁回最终组装,成本也因美国高昂劳动力成本而上涨25%,若叠加对等关税,成本或暴涨91%。除非关税长期化明确,否则苹果大规模回迁生产线的可能性不高。

  苹果是否可能将iPhone转回美国本土生产?

  4月9日,美银证券发布最新研报指出,尽管从技术角度来看,美国具备足够劳动力完成iPhone的最终组装,但全面转移产线回美的现实操作难度极高,且成本代价巨大。美银估算,仅将iPhone的最终组装环节转移至美国,成本就将上升25%,若叠加对等关税,总成本或飙升91%,严重挤压苹果利润空间。

  因此,分析师明确表示,除非新关税长期存在且不可逆转,否则苹果不太可能大规模将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

  转产美国为何如此艰难?

  一方面,苹果全球供应链高度复杂,大部分零部件的子组件仍需在其他地方生产、组装,然后进口到美国。完全转移iPhone供应链到美国是极其困难,即便可行,也可能需要很多年。

  这种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是过去几十年苹果精心构建的结果,包含了数百家供应商的紧密协作。

  另一方面,若仅将iPhone的最终组装环节搬至美国,不考虑关税,iPhone成本会因美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增加25%。如果还叠加对等关税政策,对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零部件征收关税,以iPhone 16 Pro Max为例,整机成本可能暴涨至91%,从目前的649美元攀升至1242美元,严重侵蚀苹果的利润空间。

  所以,苹果若考虑将生产线移至美国,需获得全球零部件和子组件的关税豁免才有可能实现。分析师写道:

  “除非明确新关税将长期存在,否则苹果不太可能大规模转移生产线到美国。”

  美银指出,面对潜在成本风险,苹果并非没有应对方案,例如可以向供应链施压降低成本,或者提高产品价格,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苹果还可以调整产品发布节奏,可能改为两年一更,减轻对产业链的冲击。短期内,苹果还可以加快推进自动化进程,用机器人(16.180. 0.00. 0.00%)取代部分人工组装流程。

  不过,美银仍维持苹果“买入”评级与目标价250美元不变,背后原因有几大核心原因。

  首先,AI有望驱动新一轮换机潮,美银预计苹果将在2025与2026财年迎来一波iPhone升级周期。其次,服务板块持续扩张,App Store和广告业务表现稳健,为公司提供稳定的高毛利收入来源。

  第三,苹果自研芯片战略持续推进,不仅强化产品差异化优势,也显著提升了整体利润率。第四,公司拥有强劲的自由现金流,并持续推进资本回购与分红计划,有助于增强股东回报。

  最后,随着AI能力的增强,苹果在机构投资者中的吸引力也在提升。未来若能在设备端推出AI功能,有望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成为股价的重要催化剂。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4月13日 01:36
下一篇 2025年04月13日 01:36